谈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并且为之叫绝。他用了三句话概括了三种人生境界。这三种境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而且心境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也不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柳永的(一说欧阳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理解容易,但设身处之则不易。这三种人生境界,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一个人要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和坚毅呢!而求得“真”与“是”,必定要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而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摒弃世俗的东西,达到“人生三境”,没有非凡的毅力是难以做到的。老子在他著名的《道德经》里就阐明了“无为”这主张,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现实中,说起来头头是道的人非常多,但潜心去做的人可能少之又少了。

  一个人总无法抛开凡尘的一切,这非常容易理解,毕竟我们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本来,人的一生就是在负重爬行一座高山。山无巅,路无尽,攀爬便永无止境。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最壮丽的风景在路上。但我们又如此地看重“人生三境”,尽管不一定能做得非常精到,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行动更加靠近,也毕竟是难得的。

  梭罗说:“一个人若是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人内心萦绕着一种渴望远行的情结,在远行的路上去体验血脉里流动的梦想。不由得想到“风流”或“风流倜傥”,“风流”之本意,众所周知且只视之为男女间,放荡不羁的情愫。当然这里的“风流”仅指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等褒义。风流可以是多彩的,就如同李白一样:沐浴山水的灵气,寻觅旅程的顿悟,聆听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与山水互为知音,其境界何其超脱。但毕竟人无完人,即便是再伟大的人,也有精神物质上的缺陷或不完美。

  人生路上,少些平庸的呼吸与嗜好,摆脱无谓的束缚与努力,告别过眼烟云的名与利,放弃纸醉金迷的风月与浮华,远离人生竞技场上的阿谀与狡诈……仰望碧蓝的星空,感悟丝绸之路上呼吸了千年的风沙,把那些稍从既逝的思想换成永恒的片段。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但为什么不可以让社会、自然、人等等和谐共处呢?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我们无法返回的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不是我们倦怠的脚步,而是我们曾经走过的人生旅途,是途中的风景迷惑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忘却了自我的本真,固然我们知道风景终将流逝,但我们又把握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