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大道
有一本书叫做《中国可以说不》,国内外对这本书评价不一,无论是赞成这本书的基本观点的,还是反对的,都不能不承认这本书比较粗糙,对问题了解得不深,资料比较片面。但是,我认为它也有个好处,就是它开了个先例:老百姓也能谈国际问题。过去,有两个问题是不让讨论的,一是国际问题,二是国防问题。这两个问题只有高层人士说了算,通过《人民日报》来讨论国防外交的得失利弊是不可能的,这是个禁区。现在终于有人写书说《中国可以说不》,他写我也可以写,写一本《中国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不能说不》嘛!
这么一来就可以争论了,中国十多亿人口就可以有不同的资料来进行比较。在片面的资料当中只能得到片面的认识,而多元化的研究机构产生多元化的观点、多元化的资料。这显然对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是有益的。
我们国家过去在一元化条件下是一声号令,说向东就都向东,至于向西向南向北的任务统统都不能提,提了的就是对正确路线的干扰,结果往往犯极端片面的错误。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其他都靠边站,国民经济畸型发展。现在社会多元化了,你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上,我也有权去关心容易被忽视,并且一旦被忽视便会引起不良后果的次要问题。这样一来整个社会考虑的问题不就更全面了吗?所以社会研究机构的多元化,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对我们少走弯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今年春天我在纽约讲学时,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请我演讲,我就讲了多元化的作用。我奉劝美国朋友,不要仅仅盯住中国领导人是怎么说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中国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关注美国,不仅仅看克林顿和赫尔姆斯,我们也要看美国民间人士的意见。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民间的思想观点最终是要影响国家领导人、说服国家领导人的。这就是社会多元化的意义所在。
社会多元化对西方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了,但对中国来说既是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改革深化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创造这个条件,把这个条件创造得越充分,对改革就越有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多元化是一个互动关系。我有这么一个体会,全人类存在着一条文明发展的共同大道,这条大道有几个基本特点:议会政治、市场经济、人道主义文化。这些东西概括起来就是多元化。所有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无非是要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去推进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多元化。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今天在这里演讲是畅所欲言、有啥说啥,如果我还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的话,我就不得不大打折扣,八折、八折、再来一个八折。
今天我能放言无忌,也是因为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因为我们是一个民办机构,我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我可以为市场经济中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去滚地雷,多元化的研究机构为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扫清道路。所以说通过产权改革降低国有制比重,使国有经济合理定位,导致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多元化,是我们这个国家健康地、稳定地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说则说——曹思源演讲录 连载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