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控小”:国资委又有“新举措”


据财经记者报道:国资委拟设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目的是要把把央企排名80或100家之外的、规模较小、不属于国计民生的央企放入新设的公司,以缩小国资委管理幅度。看来国资委改革思路就是:抓大控小,抓大,是推进央企整体上市;控小,是把不属于国计民生的央企放入新设的公司。

关于央企归属以及监管,多年来所谓改革,无非是翻来覆去在行政权手里揉,难舍难丢!现行的物权法、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法、国有资产监管条例——“三法框架”,依我看完全锁死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全面变革央企体制的前提是把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管”问题,分解为:财产权归属,公权力监管。这问题有点复杂,须另文讨论。

 

附: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框架初定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3月25日 19:15  

国资委已拟定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有关文件,待与财政部会签后将上报国务院,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财经》记者 张宇哲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宇哲】国资委拟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加快中央企业整合力度,缩小管理幅度,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财经》记者获悉,国资委已拟定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有关文件,具体事宜还需征求财政部的意见,待与财政部会签后将上报国务院,公司成立时间表尚未明确。

 

  “(目前的筹备工作仅限于)先搭框架、定方向,得到国务院认可之后才涉及下一步如何操作,诸如如何运作、该公司和国资委的关系、何时推动、纳入哪些企业等细节都尚未确定。”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曾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国资委正筹划组建一家新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运作和管理中央企业资产。而早在2006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出争取尽快成立“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协助国资委从事国有经济运营和战略重组。国资委于2005年先后授权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承担托管职能,集中处置央企的不良资产和辅业资产,作为国资委推进央企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资源配置平台。

  按照国资委的思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有两种类型可供选择,一类是前述两家在央企范围内设计的托管性质公司;另一类是持股性质公司,把央企排名80或100家之外的、规模较小、不属于国计民生的央企放入,以缩小国资委管理幅度。此次筹备成立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即属于后者。

  上述接近国资委人士透露,这家公司三年以来迟迟未能成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资金来源有限。另一方面因“企业都不愿意进入这个资产管理公司,都想自己发展,不愿意上面有人管,难度很大,这是国资改革下一步最大的难点”。

按照最初的设计,该公司成立的资金来源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册资本金应在百亿元以上。而直至2007年底,财政部和国资委才首次启动向央企征收上年国有资本收益的工作,以充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包括烟草企业及国资委监管的150多家央企共计向财政部上缴总额约500多亿元的企业红利。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笔国有资本收益已经花完了”,而第二次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目前尚未启动。国资委于2008年底披露经国务院批准的国有资本预算支出,已确定的支出总额为547.8亿元。同时2008年当年,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央企利润已较上年降低30%,这意味着今年央企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相应大幅减少。

  国资委成立五年来,央企已从最初的196家减少到目前的141家,即五年来共减少了55家;其中有六类企业资产需要调整: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资产;主辅分离、清产核资剥离出来的资产;破产关闭企业资产;公共职能资产;经营不善的企业、资产规模小、非国家控制且无法进入行业前三名的企业;中央债转股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要求,央企到2010年将会减少到80家至100家。这意味着,国资委要用两年的时间重组至少40家央企才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