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月首倡“坡学”


 

赵新月首创“坡学”
张沛君
稿件来源:2008年10月18日《石家庄日报》理论版

       西柏坡,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凝聚着厚重的历史,铭记着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我们党的领袖们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从这里出发进北平“赶考”,建立了新中国。尤其是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的告诫,更是振聋发聩,警钟长鸣,使西柏坡的影响更加深远。

  但是,西柏坡所承载的信息、信念、文化、实践、意义,都已远远超越了特定时间及特定的含义,体现和折射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轨迹和必然的发展方向。因而需要一种专门的学说来研究、来探索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西柏坡精神进行全新的解读。学者赵新月的贡献在于,在数年对西柏坡进行了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西柏坡学”(简称“坡学”)。在他今年5月出版的《西柏坡学发凡》一书中,以更新的角度、更纵深的视野、更全面的资料向我们诠释了“西柏坡学”的精髓所在,诠释了作者眼中和心中的西柏坡精神,阐述了先进的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逻辑关系。

  他认为,西柏坡精神不仅照亮了那段不同寻常的中共历史,也照亮了此前漫长的中国社会,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西柏坡绝不是单一的红色文化经典,而是丰富的先进文化的策源地。西柏坡,作为一个村庄,一个土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形图上没有凌空而起的海拔,但是,它却拥有令人景仰的政治高度、智慧高度和文化高度。而这几个高度,恰恰是以往的很多学者缺乏关注和缺乏研究的。所以,赵新月在他首倡的“坡学”研究中,科学归纳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扩展包括党史在内的各种相关课题的研究范围;通过西柏坡学的创建和研究,把中华民族发展史以一种大历史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凸显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丰功伟绩,还原西柏坡真实的历史高度;通过西柏坡学的创建和研究,建立自建国以来到现在重大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代史研究提供一条分析线索;通过西柏坡学的创新和研究,发现国家、民族、政党、团体乃至个人获得事业成功的真正奥秘,从而指导我们的实践;以西柏坡精神为参照,为和谐社会挖掘精神资源,使西柏坡精神成为真正的资政之鉴——就是西柏坡学的研究方向。简而言之,全面揭示和总结西柏坡精神的要义,服务于当下的社会实践,是赵新月创立“坡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把“先进的文化、完善的实践”列为他对西柏坡精神研究的“新发现”,列为“坡学”的核心,不但揭示了文化与发展之间重要的逻辑关系,而且是对西柏坡精神研究的一大贡献。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救国安民的探索,但为何最终都无可奈何花落去,苦难贫困又重来。他认为,就在于那种文化的一脉相承,封建的文化,落后的体制,使中国无法找到希望的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柏坡的精神,西柏坡的文化,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文化,它带给中国的改变与进步,是不言而喻的。文化的先进性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先进的文化如不能与完善的实践相结合,文化的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赵新月的“坡学”研究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注:赵新月:西柏坡学创立者、“坡学”创立者、河北省会首届优秀社科专家、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石家庄市工会宣教部长

        1本文系对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赵新月学术专著《西柏坡精神新发现——“坡学”发凡》一书之评论

    2、本文首发于2008年10月18日《石家庄日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