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危机面前坦然自若?


如何在危机面前坦然自若?

  “栖息谷”是一家管理人(或称经理人)的细分化网站,这里拥有号称70万之众、关注管理资讯与管理话题的专业人群。我也经常将自己的博客文章放在这里,与这里的网友们进行互动和分享。在这家网站的论坛上经常推出一些热门话题,进行访谈互动活动。在正在进行的第18期访谈活动中,我被特邀担任了访谈嘉宾,与网友们就“经济危机之下,如何珍惜自己的职业机会”的问题进行交流。以下选取其中的交流片断,和朋友们分享。

  有位网友谈到:“目前有份鸡肋般的工作(市场销售),当下定决心要辞职的时候却遇到了经济危机,不管是跳槽或者创业都受到更大的风险,另外家人也不支持。在这个普通困难的环境形势下,人们都说以不变应万变,让我更加没有信心,个人经验、能力还算不错,但苦于没有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会,只能继续重复这样没有激情的生活。请教两位老师,像我这样的情况,如何在经济危机下寻求发展。”

  我做了这样的回复:首先是关于你所谓“鸡肋”工作的说法,我就不甚赞同。如果你仅仅是因为这份工作是销售,就将其称作鸡肋,我觉得似乎有些不妥。一般而言,市场销售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条线,体现个人能力、发掘职业潜能的余地最大。如果企业的整体发展属于良性,具备很好的行业成长性和企业文化氛围,那这份工作就很值得你珍惜。当然,如果你压根就不喜欢或你感觉真不适合从事这样的工作,考虑转换职业也是有道理的。然而,在深重危机形势下的今天,生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呀。你的自我感觉不错,具有很好的自信,这些都是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基础。你的苦恼既然是源于你对目前工作环境的判断,我想提醒你的是,应该反思一下你对目前所处环境的判断是否准确。“没有激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环境的原因,还是你自身缺乏明确的目标追求的冲动所致呢?倘若是后者,也许你的选择就并非是考虑改换门庭,而是要从自己的职业追求上找找原因了。

  还有一位网友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1、经济危机下,我们手里的“奶酪”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别人能动的了我手中的奶酪?怎样保证手中的奶酪具备较高的门槛、别人动不的。2、危机背景下,如何做来减轻裁员的压力?如何来应对呢?”

  对此,我的回复是这样的:很愿意就这两个问题彼此互动一下。字面上的“奶酪”似乎指的就是工作机会,它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和谋生手段。在危机的背景下,僧多粥少,故而我们手中的奶酪常被别人所窥视。但我以为,我们要使自己的奶酪始终保有相对的安全,就要努力强化自身的职业竞争力,由于你的技能、你的热情、你的忠诚、你的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等,别人很难替代,你手中的奶酪就一定是安全的,甚至有可能变成更大、品质更高的奶酪。因此,要使自己处于和谐温暖的小环境之中,不受大环境下经济危机寒流的袭扰,最为现实的选择。当是审视自己的职业状况,发现薄弱环节,通过积极有效的学习、勤奋自律的努力,去有的放矢的增强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如若是,那就一定会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啊。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指的是企业减员对员工的压力,惟一的选择是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职业价值能得以最为充分的体现,充分到相对突出、甚至别人无法替代。这里所谓的职业价值,既包括你出色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可以主要体现在你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良好的客户关系、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等等。我想,如果你在其中的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话,企业中的一般性裁员似乎就很难对你构成压力。如此一来,“欲跳不能的窘境”自然就不会属于你了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很有哲理的说法:这场危机对于中国机遇大于挑战,如果不是这场危机,我们多年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也许还会持续。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还不知何时能够被我们真正重视起来。是这场危机让我们清醒起来,这是一堂真正的市场经济案例教育课。而对于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由于大的环境好,企业的日子比较滋润,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危机意识自然也较为淡漠。而危机使我们每个企业潜在的问题表面化了,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弱点也凸现了出来。这其实是好事啊,就像我们患病一样,病好了的同时,我们身体内的免疫能力也还增强了呢。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危机面前,恐惧是毫无用处的。惟有积极振作起来,坦然地面对挑战,努力地增强自身的职业功力。有了这样的平和心态,危机对于我们,也同样会起到职业加油站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