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的人身安全从超市购物到女孩求职


危机下的人身安全从超市购物到女孩求职 

李华新 

  3月22日,重庆市涪陵区一公司在某大楼底层会议室促销一种药材产品,该公司在发放礼品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2人死亡,11人受伤。目前,该活动组织者及涉案人员已全部被公安机关控制,正接受调查。 (2009-3-24 2:53:05 · 来源: 新京报 ) 

     前天下午3点40分左右,浙江余姚城区金型路一幢厂房(模具城管委会附近),一名赤身裸体的年轻女子,全身裹着条毛毯,坐在二楼窗台外只有十多厘米宽的平台上。女孩头发散乱、低着头哭哭啼啼,过路的人还以为她想不开,要跳楼,纷纷报警。消防队员在地上铺设了救生气垫。(浙江在线3月24日报道   )

   女孩获救后,边哭边说,她姓张,21岁,湖北人。大专毕业后,小张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在余姚有个同学,便投奔过来,想碰碰运气。21日晚,她在网上看到余姚一家工厂的招聘信息,对方称要招文秘。正当小张想走时,李老板突然一把抱住她,把她摁倒在沙发上,开始扒她的衣服,想施暴。 只身一人的求职者,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色狼在所谓的参加面试环节时,会突然置身于要被强暴的危险之中、 

    其实,想想这样的两件事情并非是偶然的,在拉动需的口号下,刺激消费市场,似乎是一个该做的事情,因为刺激内需就需要一些手段,而且这是符合当下的经济形势的。可是仅仅是因为一次促销就出现这样的结果 ,使得公共安全问题又一次在警示人们,作为政府部门不能对一些商家的促销放任,而且是这样的一种刺激行为并非是真正为了公众利益,反而好像是成为一次忽悠百姓的圈套,因为所谓的这种券那种券的,并没有真正给大众实在的好处。

   2007年11月10日,家乐福超市重庆沙坪坝店在店庆促销活动中,一桶菜子油引发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31人伤,其中重伤7人。事发后,商务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商业企业不组织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人身伤害、秩序混乱的限时限量促销。的确现在的百姓是最见不得什么促销的,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发放礼品的事情。而现在 促销的是一种药材产品,该公司在发放礼品时,发生踩踏事故, 

    为走出市场疲软,“拉动内需”正紧鼓密锣。商家为应对危机,刺激消费,各种促销活动也令人目不暇接,民众因收入压力,对于这些活动似乎也更加热衷,而与此同时,管理部门的态度这时也“和气”了许多。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就业、消费等民生问题的确要倍加重视,政府也应为之创造宽松的环境,但同时,安全监管无论如何不应放松。另外,为拉动内需,国内正启动一场超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不过,在着眼于建设的速度的同时,我们也要时时警醒,是否绷紧了安全这根弦。  

    现在一切都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原因,似乎是也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的确并不是什么正当的理由,因为越是处在当下的情况,公共安全问题越是不能放松,越是需要高度警惕。 

而为了谋求一个职位,却是受到如此的强暴之袭,这样的代价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现在的求职之难,而且是可以感到什么叫做乘人之危了。既往会有对特殊时期的“严厉打击”的做法,现在似乎是觉得那样做有些不符合法律程序,但是面对如此嚣张,也似乎可以感到法律的些许无奈。但是法律是不会在危机面前网开一面的。 

事隔一年多,仍是重庆,仍是踩踏,仍见悲剧上演。而现在用什么过人缺乏秩序以及什么素质低下等等来解释,似乎是站不住脚的。而且为了区区一点廉价的药,而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惨烈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无妄之灾来反思涪陵践踏之死,也是太惨烈了些。而民生之重,还能搞多大于民生之命吗!自然,    促销企业方面自然推脱不了干系。但除此之外,监管者的责任是否可以安然于千踏万踩之下? 这也是是另外的一种草菅人命。 而直接用暴力手段强取女孩贞操的所谓招工者,其实也是一种对人性的践踏,因为找工作的人蜂拥而至,但是却不时什么一些人一位可以得逞自己不良企图的机会 。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