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就业的现实选择
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保就业是排第一的;但在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保增长是第一的。国家动用4万亿刺激经济,目的就是要保证今年GDP达到8%。
GDP达到8%,作为一个集权国家,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因为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对外贸易、消费、投资中,投资是占大头的,只要投资的增长大于外贸、消费的下滑,国家就一定会保持增长。有经济学家提议国家应该动用8万亿刺激经济,只要国家愿意,也是很有可能的,当然如果要动用到8万亿刺激经济,很有可能是GDP达不到8%。
国家为什么这样看重GDP呢?一个是信心问题,不是说信心比黄金重要吗?GDP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而且是可以比的,在这方面,估计做假也难,只要中国GDP增长世界第一,信心肯定就有了;第二,重点工程建设可以增加国家的实力,也关系到国计民生。不管是建机场、还是铁路、公路都是看得见的,而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也是必要的。一但国际经济环境好了,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第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国家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国有企业中,一是保证社会不变色;二是也增加国有企业的实力。
当然,就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导曾经说过,中国今后90%的就业将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但扶持这样的企业有一个过程,而且时间也会很长。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更重要。
今天从网上看了一篇文章:私企增速从19%降到3.4% 工商联:非公经济发展趋缓。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年6月~2008年6月)》显示,从2006年至2008年这两年间的情况看,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开始放缓,而放缓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私企发展环境的恶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一是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土地审批从严、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政策从紧等也是影响私营企业继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更大、更直接。二是私营企业的税负加重,本次调查显示,2007年私营企业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12%,比2001年上升了1.73个百分点。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各项负担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接近16%,而1亿元以上的企业这一比重平均仅为7%略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负担相对更重。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非公经济发展趋缓主要还是在政府,是他们的政策限制了非公经济发展。当然这也看出,就业对政府压力并不大。在他们看来,农民工有土地;大学生有家长,在中国这个传统的社会里,就业有矛盾,但还没有到尽最大努力的时候。
当然,只要国家一心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要时间、也会影响政府一定的收入,所以,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政府才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非公经济,然后解决就业问题。
但我们还是希望政府的行动越早越好,毕竟民生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