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05


八、重点发展领域

根据各类新能源的资源潜力、技术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我市2010年和2020年新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如下:

(一)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

在城区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500万平方米。

2、太阳能发电

在城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首先用在公益性建筑物上,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建筑物;在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企业办公用电的补充电源;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和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扩大城市光伏发电的利用量,并为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促进我市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战略储备。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5000千瓦,到2020年达到10万千瓦。

(二)热泵技术

积极推进空气源和地热源热泵制热水及空调技术。对具有冷热需求的建筑,如宾馆、酒店、养老院、医院、企业,推广采用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和回收余热的热泵热水系统,逐步提高热泵系统在城市热水中所占比例,市、区(县级市)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行政事业办公楼等公益性建筑,制冷供热系统优先选用热泵系统。

积极推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以及产业用水具有的低品位热能进行建筑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

202020-30%的新增建筑面积采用热泵供热水或空调系统,建立起适合南方建筑特征的热泵和空调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水电与风电

1、水电

考虑到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在增城和从化等区域尚有3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力资源。我市发展小水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小水电维护管理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

2、风电

根据现有资料,广州市风电资源可装机容量估计有50万千瓦。争取到2015年广州市风电装机10万千瓦。2020年达到50万千瓦。风电在我市发展的目标是以示范为主,重点发展风电产业,通过风电场开发和建设,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做强风电产业。

(四)生物质能

根据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生物质(垃圾)发电、沼气、污水、污泥、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建设重点为:

1、垃圾综合利用和沼气发电

在生活垃圾量集中的区域建设若干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回收和发电装置。到2010年,垃圾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含垃圾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和农林废弃物发电等)总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系统。2010建设5座大型沼气工程,100个中小型沼气工程;沼气年利用量达到0.5亿立方米。到2020年,新建20个大型沼气工程,200个中小型沼气站。沼气年利用量达到6亿立方米

2、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指通过专门设备将生物质压缩成型的燃料,储存、运输、使用方便,清洁环保,燃烧效率高,既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为城市分散供热的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为:在有资源和应用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厂,实行规模化生产,并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开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建设。为工业用户提供替代液体燃料,为城乡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全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

(五)交通可替代能源

积极探索二甲醚等作为清洁交通替代能源的研究。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燃料,用途广泛。可以替代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其动力性能好,尾气排放量能够达到要求严格的欧Ш排放标准。条件可行时,将我市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基地。

开展废弃油脂的收集工作,建立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体系,建立生物柴油示范生产基地,应用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料油。

研究开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高能二次电池技术,为发展我市的电动汽车,有效缓解液体燃料严重不足做技术储备。

(六)对外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

广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大,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小,无论从我市的能源结构调整,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考虑,都应该努力提高我市能源结构中新能源比例。鉴于广州市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但经济发展快、经济实力强,应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内、国内资源条件良好的区域投资建设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七)新能源设备制造业

1. 核电装备产业

我市应紧紧抓住核电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围绕南沙核电设备制造基地,进一步提升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安注箱等主要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并将主设备制造范围扩大到汽轮发电机组和其它重要主设备,同时加快与这些主设备制造相关的配套设备制造能力的建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核能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能够领先全国的较完善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和产业体系。

2. 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随着产业配套日趋完善,花都、开发区、南沙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已在广州形成。广州是全国乃至全球主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面对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广州市汽车制造企业将瞄准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料车这些燃烧效率高、排放清洁的新能源车,大力倡导绿色交通,把发展新能源车作为广州市汽车产业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争取到2020年,我市汽车行业生产各类新能源车达到年产80万台。

3. 新能源设备制造业

广州市要充分发挥新能源科技研发的国内领先优势,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国产化设备,积极打造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如兆瓦级和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发电以及液体燃料设备、地源及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电池、太阳能热利用设备,扩大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市场,同时,形成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