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落地


                                 企业文化的落地

                                    何天恩                     

                                               2009年3月28日12:32:38

企业文化,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一个抽象的概念被束之高阁,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企业文化是空虚的、不切实际的、通常只有比较大的企业才有。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比较关注的往往是很现实的:今年能赚多少?别人那里有没有什么可以学习、沿用、模仿、抄袭的东西?什么样的办法最能快速赚钱?有没有投资少但收益快的项目?等等都是些很眼前、捷径的短期概念。这是致使他们漠视企业文化的第一原因。

其次,企业文化本身抽象的概念又使他们觉得,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好操作、无法实施,于是,他们经常抱怨:“企业文化好听,但用不上”“企业文化好是好,但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

第三,意识不认同。中小企业的即时效应理念,往往把企业文化的投入和建设看作是长期的投资,而且认为,企业文化本身与企业的利润没有必然的关联,“企业文化,好是好,但变不了人民币”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最普遍的话。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企业文化。

首先,我们从深层次去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企业文化实质是企业的灵魂,其自身的价值完完全全表现在企业的价值链中,而且,在企业的系统价值链里面,企业文化是唯一最具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企业元素,促成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疑聚力、企业的活力、企业的发展潜力等往往都包涵在企业的文化内容范围之内。而比较典型的具有“狼性文化特征”的企业如:独断、自负、野蛮、竞争无序、是非混淆、离心离德、我行我素等,正是典型的“企业文化缺乏症”。

 

然后,我们从现实的实际角度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其实是很朴实、很平凡的。它是一种内在的潜质、是人性当中最合理的一种理念,它不是口号、不是教条、不是一个会议、一个报告、不是预谋组织的一个活动。而它却切切实实地游离与我们每个人平常的言行、思想、观点之中。很确切的一个案例莫过于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灾,在灾难面前,人们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忘我、自觉、大义、大爱等情感、情操,哪里来的?从心底、骨子里、灵魂深处,流出来、折射出来、迸发出来,无需激发,也无法控制。我们都看到了、感受到了。这就是精神、文化的力量。因此,也就可以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一旦拥有这样的力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因此,真正要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 。企业主第一个开始,从思想意识上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然后,形成自觉的意识、系统的理论、有型的模式。(这里的系统理论不是标准、先进的意思,而表达的意思是:任何思想,只要你认可了,你就必然会有一个系统的主张)

。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依据上面的理论主张和意识模型组织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贯切、落实。

4 。结合各类企业内部的活动,巩固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成果,检验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有效性,查漏补缺、矫枉过正、逐步提高。

5 。结合各类激励政策,着重在企业文化关联的项目、部门、有关人员、有关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和鼓励,使企业始终弥漫在充满先进性的氛围之中。

6 。重视企业民主建设工作,涉及员工利益的事项、涉及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形势分析或未来展望等都要组织员工讨论、决议,使员工切身体会与企业“共荣共辱”的使命意识。

7 。有计划、有组织、有对象地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听取员工的心声和建言,保持与员工的配合和默契。

8 。在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其它的生产、经营、环境、卫生、创新、发展等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