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提升农村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03


3、完善学校执行机制是执行的保障。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以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必须通过执行实现有序管理,促使学校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制度的功效,强化每个管理人员的执行力。编制了《张村小学质量管理手册》,对教职工的工作职责、条例规定、规范守则、公约制度等都作了细致的制订。

第二、要建立系统的督查机制。对目标的追踪跟进管理,是学校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是不是变成了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光靠领导在会议上强调是不行的,要通过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具体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对于很好地体现了先进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与之相违背的要及时引导和批评。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求明确,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间完成,哪些方面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哪些地方是需要教师自己的创造,都不能含含糊糊,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记录、有总结。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也要检查落实。所以在对待学校具体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制定一份清晰的跟进督导计划,同时,要分阶段督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学校的工作进展。

第三、要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则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无人负责”的现象。

4、打造学校执行文化是执行的核心

第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合力。学校是由不同的教师构成的,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学校前进的合力,唯一的办法是依靠学校文化,执行也不例外。如果教师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学校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学校的战略自然能够有效执行。因此,执行的关键在于透过学校文化影响教师的行为,并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认同。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营造学校执行力文化,这种执行力是创造性执行,而不是不折不扣或者随心所欲。拥有好的执行力文化的学校,教师一定会用心去做事,一定会讲究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因此,这种执行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注重承诺、责任心,关注现实,强调结果导向。

第二、仪式与典礼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不要认为这是个形式,很多事情往往是先有其形,后有其神。仪式是一种过程,一种常规和惯例,也是一种充满深层次含义的执行,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几十项仪式与典礼,这些仪式都是与学校的任务和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能够鼓舞师生的精神,活跃气氛,增进同事情谊。最终使教师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捷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力文化。

第三、要坚持人本管理。校长与班子团队学会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培养人员工生日时,组织大家去祝贺一下;员工生病了,组织大家去看望一下,让其感受到团体的温馨与友爱,这能有效地防止教职员工扭曲心态的产生。校园就不仅成为环境优美的“自然乐园”,而且成为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人人崇尚真、善、美、特的“人文乐园”和“精神家园”。

教育原本不是追风逐流,更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教育规律在教育行为中的科学落实,不求轰轰烈烈,贵在天天坚持,在常态下求进步。一所学校,只有当执行力得到落实的时候,这所学校才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