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与本山大叔的差距
尽管近来小沈阳大有压过赵本山的势头,但从他的几个表演看来,尚存在明显的差距——主题不明确。
一个好的文艺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小品也是如此。赵本山演的小品,主题就非常明显,与此无关的东西尽量不要。从二〇〇九年春晚节目《不差钱》中,我们尚看不到小沈阳的这个毛病,原因是四人参加,小沈阳只占四分之一,赵本山、毕福剑、丫蛋三人的戏,尤其赵本山贯穿始终的表演,对小沈阳表演中的不足起了很大的掩盖作用。小沈阳真正的主演部分,也正是他最擅长的模仿秀天赋。
小沈阳自己演出则不同,这个缺乏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毛病就暴露无遗了。以大家一致认为他演的最好的《超级大明星》为例,这个小品的前半部分大有“掺水”之嫌。我们不妨叫它开场白,但一般而言,开场白要求非常简短,以不影响主题为原则,而小沈阳的这个“开场白”,不但占用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内容很分散,都是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段子。从长得丑到坟头奇遇,都属纯逗乐子的性质,这就像有些二人转演员上场就说的那样——能把大家逗笑了就行了。
演员的功力不是短时间能够积累起来的,功力不足,临场时又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不得不将自己平时积攒的几个精彩片断生硬地拼凑在一起,效果可能达到了,但主题却也被相应地冲淡了,笑声也只是这里一把那里一把咯吱出来的。
小沈阳到处演出,观众的反映也集中在其“总是那一套”上,济南的演出比北京的演出只增加了一两句话,一千元一张的门票有点儿亏。
看来短时间内整出点儿新鲜玩意儿不容易。艺术上的创新,尤其是短时间内的创新绝非易事,王小虎的最近的一个表演,也带有明显的小沈阳超级大明星的影子,只不过保镖由一个变成两个而已。
正如有人所说,现代媒体可以在一夜之间榨干一个演员的才艺,一个人能有多少才艺?一个节目一成不变地这里演完那里演,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重复性的演出就意味着让很多观众喝溜茶,何况有些节目并经不起“泡”,第二和可能就淡如白开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