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超发压力到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有一定的时滞。由于现代信用货币的复杂性,货币超发压力往往不会立即导致物价的广泛上涨。这种滞后期的长短往往取决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程度、不同价格指数的重视程度、社会公众和企业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以及国家货币和财政部门对于通胀的态度。我们看到,现实经济中货币发行量尽管已经在高位运行数年,而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是负数;而当货币当局为了抑制通胀将各个口径的货币发行降下来时,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在上涨。如此,物价上涨相对于货币超发压力的滞后效应,仍然会造成反通胀理论和政策上的混乱。例如,一些观点认为,我国货币多发根本不会带来物价上涨压力,应当以货币超发来抑制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的价格下降。这样的论点把时滞效应理解成了货币多发与物价上涨没有必然联系。“通货”的“膨胀”,并不会立刻带来“通货膨胀”,但时间上的不一致并不能否认货币超发是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的最基本的成因。
现代信用货币的复杂性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