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将是中国居民最佳保值工具


 

房产将是中国居民最佳保值工具

——中国股市的风险与收益极不匹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正如大家所说:股市涨跌是投资者信心强弱的体现,然而,股市反弹或上涨所产生的信心,则同样会传导或表现到房地产市场上。在投资市场的长期趋势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景象是:股价涨,则房价一定会上涨;但股市跌,则房价不一定会跌。因为房价与“本币对内价值”呈反向变动关系——纸币越是贬值,房产越是值钱。更何况,房产既可自住,也可出租,更可以疯炒,因此,房产投资既是不动产投资,也是虚拟投资。这正是股票投资无法比拟的地方。

  (一)中国股市风险大于收益,股票难保值

  由于制度设计上的天然缺陷,中国资本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市场,只有单一的股市,然而,规模狭小的中国股市却只有单一的主板,既无创业板,更无场外市场(OTC),当然,具有对冲机制的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之类的市场更是空白。

  正是由于至今仍无法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国国民投资渠道单一,居民储蓄别无他用,除了银行存款,就是炒股。炒股是中国居民的唯一投资渠道,单一的投资渠道既让投资者风险高度集中,更让投资者收益无法保障稳定。

  单一的投资渠道直接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每遇牛市,人气汹涌,如排山倒海之势,存款从银行搬家,瞬间流进股市,于是,股价暴涨,指数飞涨,全民炒股顿成壮观一景,中国“快牛”便是如此疯狂、如此一步到位的!然而,每遇熊市来临,则一盘散沙、一哄而散、不堪一击,于是,人气尽泄,一旦熊市失望变绝望,则很容易“跌过头”。这便是熊市中的“群众的力量”(散户的力量!)。

  当然,除了制度设计的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样严重制约着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例如,中国人均GDP刚刚跨越2000美元大关,仍排列在世界第100位之后,我国广大农民尚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分红水平低下。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炒”(差价)是中国股民的唯一选择。

  (二)金价与美元捆绑联动,黄金并不保值

  事实上,黄金是不保值的。因为黄金与美元的关系:美元升值,黄金就不值钱;美元贬值,黄金就会涨价。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除了纯粹的收藏价值外,几乎没有什么用途,而且还要付出不菲的保管费。更何况,黄金并不保值。

  自1973年黄金非货币化以来,金价经过了大起大落和暴涨暴跌的过程。

  1980年,世界黄金最高价格上涨至850美元/盎司。

  然而,1999年世界黄金价格最低跌至252美元/盎司。

  2008年3月14日,金价首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大关,盘中一度摸高1001.5美元/盎司,随后回落,当天收于993.8美元/盎司,瞬间辉煌后开始下行。

  2008年11月上旬,黄金价格回落至700美元/盎司附近终于止跌。

  2008年2月20日,黄金价格再次上冲至历史次高点1000.5美元/盎司。不过,依然是瞬间即逝、调头向下。

  由此可见,“黄金保值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属于无稽之谈。

  (三)房产将是中国居民的最佳保值工具

  既然黄金不保值,而股票难保值,那么,为什么说房产是中国居民最佳的保值工具呢?依据何在?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然而,工业化并未同步推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尽管工业贡献了GDP的50%以上,但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仍然低下:其一,目前中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而且40%以上的劳动力仍在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其二,作为城市化标志的第三产业所占份额低下,无论是GDP贡献份额,或是接纳劳动力就业比例,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均只有30%略多的水平,这与西方国家超过60%的比例差距十分遥远。

  如果说城市化是世界趋势,同样也是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大趋势,那么,这就意味着将来至少要有过半的中国人口需要迁入城市或是生活在城市,因此,稀缺的土地资源和膨胀的城市规模必将进一步拉动中国房产价格向上步步攀升。这是一种长期趋势,长期而稳定的升值空间正是房产投资与保值的潜力所在。

  更何况,在原本“纸币贬值刚性说”的论证下,再加上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廉价货币政策与赤字财政政策“发效”:在低息刺激下的信贷膨胀,以及4万亿的中央投资计划及18万亿的地方投资计划出笼,不难预料:三至五年后,一旦经济复苏,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即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在此情形下,可以断定,房价上涨一定更加疯狂。

  因此,从客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主观的通胀预期来看,房产都将是中国居民最佳的保值工具或投资选择。尤其是当目前的房市悲观预期一旦减轻或消失,房价定会快速反弹走强。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房市的复苏或房价的上涨,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股票”就有了投资价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