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品牌对中国珠宝市场的冲击力以及进入内地市场的成功效应,使国内部分珠宝企业在思维上开始审视自身企业的发展等各种问题。部分外来品牌在国内市场迅速串红,更是让不少珠宝企业经营者对其倾慕有加。
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不少外来珠宝企业及品牌的进入,也掀起了国内珠宝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除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的珠宝企业及较为突出的珠宝品牌,国内一些珠宝企业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品牌“改造”。其目的现而易见,便是从“洋”中快速瓜分到一杯羹,让其产品迅速成为消费快餐,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利润。
在香港,要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其手续相对简单。内地珠宝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品牌“改造”惯用方法,便是通过各类中介结构,委托其注册一家香港公司,然后把固有的品牌挂靠在注册香港公司下,便造就了一个香港品牌,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品牌便迅速成为注册香港公司旗下的珠宝品牌。
在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企业建立一个译音的品牌名字,对外便大肆宣传它是代理国外品牌。明明是企业自身在倾力培育的品牌,却把它扭曲为企业代理的国外品牌。在珠宝行业以这种方式诞生的品牌,以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自居的最多。目前,珠宝品牌的鱼龙混杂,外来品牌的真真假假,已使很多消费者难分乾坤。”
“品牌”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机制,在大众生活中恣意弥漫,无论你采取迎合还是抗拒的态度,事实上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这种“伪装”的善意关怀。品牌不是在正面将你攻陷就是通过无所不在的势力将你卷入战场,任何对抗都是徒劳的。你不是乖乖就范以助长其势,就是在对立中彰显品牌的巨大力量。当品牌将人心席卷,任何有关道德的指责都苍白无力,任何有关意识形态的批判都已陷入品牌意识形态的陷阱。谎言是容易识破的,但人人愿意相信并参与编织的谎言可能是真实的谎言。在我们责难人们的浅薄轻信时,我们能否描绘出比“品牌”更美丽、更具说服力的图景?不能!任谁也不能!让我们承认她吧,她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就让她来慰藉这个星球上最为孤独和充满恐惧感的物种吧。也许品牌不应该完全是现在的这副模样,尽管她还不够好但需要的不是谋杀,只有建议和改造才是客观积极的途径。
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