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把全民学英语请下神坛


  不过我保留我自己的看法,呵呵。

  “近年来 在中国,外语学习基本上等于英语学习。因为学英语的热潮波及神州大地,英语辅导班、英语教材、英语读物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全民学英语确实培养了一些外语人才,但对许多人而言,英语已成为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而今,不但学生从小学、初中直到大学、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必考英语,而且人们在出国、就业、评职称等社会生活中也会处处遇到英语的考验。在英语大棒的指挥下,连幼儿园也在搞双语教学,甚至连孕妇都开始外语胎教了。一门外国语言在我们这样有着悠久文明的泱泱大国中竟抢了如此大的风头,不禁让人想问:它真的有必要被拔到神一般的高度吗?

  国家重视外语,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需要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亟需培养大量熟悉外语的人才。学习外语的目的正是通过加强交流,学习国外先进发展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改革开放进行了数十年之后,也许是时间久长之故,一些人已经忘了我们当初推广英语学习的目的,反而将学习英语本身当成了唯一目标。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最强势语言,很多人因此认为,英语学好了,大多数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英语了,我们国家也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现代化了。其实,这一认识大错特错。印度等前英国殖民地国家英语的普及率都非常高,但这并没有自动使它们发展得更快更好。而法国、日本等更看重本国文化和本国语言的国家反而走在了世界前列。现在,北京人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北京人大都能用英语跟老外对付两句,巴黎人的普遍英语程度可能还不如北京,但我们能说北京作为现代都市已超过巴黎了吗?

  全民英语化,只能让中国误入歧途,浪费人力、资源和宝贵的时间,得不偿失。实际上,只要一部分有兴趣、有才能的人掌握了英语,及时全面地把世界上最新的信息转换成汉语广泛传播,并随时协助中国人与外国人沟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