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的减持压力仍不容忽视


    近年来,大小非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数年时间里,股改大小非都将对于股指的走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除了股改大小非,新老划断后的大小限同样不可忽视。并且,随着新股发行的启动,将产生更多的大小限。即使是大小非的解禁期过后,市场还将面临着大小限的流通问题。

    去年大小非的减持曾被市场解读为股指暴跌的“罪魁祸首”。尽管中国证监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辩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则是,《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颁布,客观上印证了大小非问题对市场所造成的压力。

    即使如此,市场还是必须面对大小非的流通问题。相对而言,作为财务投资者,小非的减持尤其引人注目。毕竟小非持有人更关心的是如何在高位套现,是以获取投资收益为最主要目的的。

    关于大小非,曾经有过不同的争议。绝大多数人均认为大小非是否减持将左右着股指的上涨空间。当然,亦有人认为,市场不必将大小非太当回事。甚至于有极端者认为,大小非的减持是“利好”,其观点确实耸人听闻。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两会”期间关于资本市场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关于资本市场的相关提案、建议纷纷传出,这无疑是市场发展进步的结果。

    作为中国证监会内唯一的一名人大代表,欧阳泽华自然少不了新闻媒体的“追逐”,今年亦然。在其与新闻媒体的见面会上,关于融资融券、大小非减持、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以及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于大小非,欧阳泽华认为,目前“小非”解禁压力理论上已经解除,小非实际解禁比例为68%,2009年解禁的股改限售股主要是“大非”,但这部分股份减持动力不大,国有控股股东已解禁股迄今实际减持比例仅为2%,因此市场对此不必过度担忧。

    但是,市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来自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元月份,大小非累计解禁1444.80亿股,其中,大非964.84亿股,小非479.97亿股,而尚未解禁的大小非则高达3228.90亿股。在已解禁的大小非中,大非累计减持91.21亿股,占比9.45%,小非累计减持201.59亿股,占比42%,大小非累计减持占已解禁数量的20.27%。

    即使今年解禁的主要是大非,并且国有控股股东的减持受到限制,仅仅只是小非,市场就有不堪承受之重,更不要说还有随之而来的大小限的冲击了。而且,尚有高达547.36亿股的小非未套现(包括未解禁的在内),这并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再考虑到某些大非的套现,则大小非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既然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早就表示,不会更改大小非减持的游戏规则,那么直面大小非的减持将是否市场无奈的选择。但是,在这方面监管层并非没有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增加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即使是小非欲减持套现,不妨让上市公司首先进行公告,以便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

    大小非的洪流之后是大小限,鉴于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所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在新股挂牌流通时释放出部分压力。一来可以使新股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二来可以减轻大小限今后对于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