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话说到这里,齐宣王如此作为,有没有人劝谏他呢?有没有人说您不能老打仗,打仗是不对的。您别说,真有这样的人天天在宣王耳朵根子那儿说,您可不能再打仗了,再打仗是要遭到报应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孟轲是也。孟轲这个人呢,一生三次来到齐国,第一次来到齐国是齐威王时期,在那儿没待几天,走了。那么第二次齐宣王继位以后,当时的孟子听说齐宣王特别尊重有学问的人,马上赶来参观。齐宣王一听,啊,孟老先生来了,赶紧亲自出城迎接,一直走着,给人送到哪儿呢,给人送到夏邑崇地。把他接到了齐国当时最高级的国宾馆雪宫,那是最优秀的人才能住在这儿,住到了雪宫。然后这儿我们就要注意了。这孟子我们后人称之为圣人,不是一圣也是亚圣,对不对,圣人。这个齐宣王是个凡人,于是乎在凡人齐宣王与圣人孟子之间就发生了很多很多好玩儿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祭钟的故事。过去的人比较迷信,认为万物生灵,都有灵魂,动物有灵魂,植物也有灵魂,死疙瘩的钟也有灵魂,这都可以通天的。那么齐国就有一个祭祀仪式叫祭钟,那么就是要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庇佑,每次祭祀的时候要杀一头牛,把这牛身上的血涂在钟上,然后将这个牛的头用大木盘子放在这个祭神的供桌上,把血涂在钟上,把那牛头供在那盘上,然后自己“梆梆梆”磕头。话说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一人,正牵着一头牛从皇宫,从齐宣王王宫大殿前一走,恰好齐宣王眼睛尖,一看,外头一人干嘛呢?过来。说你牵着牛干嘛去?说,啊,回禀大王,我这牛该宰了。他说为什么要宰啊?祭钟啊,我把它宰了,我把那血涂在这钟上,然后把牛头供那儿啊。当时齐宣王一看,这牛哆里哆嗦的,它知道它要被杀了,那当然它知道了,每年的今天都杀一头牛。哎哟,你看这牛可怜啊,我实在是不忍心,你干脆别杀它了,你把这牛放了吧,你换一小个的,换一羊,把羊宰了,把羊血涂那钟上。这时候这祭钟人就说了,哎哟,大王,您这么伟大,咱就别祭钟了呗。牛是生命,羊也是生命啊。你看这牛哆嗦,待会儿我再拉一羊来,我再跟羊商量,羊啊,不杀牛了,改杀你了行吗?他也不行啊,您干脆把这仪式取消了得了。诸位要注意,这个齐宣王可不敢做,齐宣王也迷信,齐宣王马上就说,这可不敢呢,我这让你把牛换成羊已经得罪了人了。这可不行,你可不能再瞎说了。正在这时候,孟子他听说了这件事,赶忙从自己住的那雪宫跑到这儿来,哎哟,我的妈呀,我说宣王,您进步了。您今儿的进步不小。您知道我们讲的什么是仁义道德吗?您今就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仁义道德的事儿。您觉得牛可怜,想用羊代替它,当然这做得还不够,我希望您以后觉得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都可怜,不要老剥削压榨老百姓了。你说这两个人跟这皇宫大殿里头一唱一和,齐宣王虽然也没听人家的啊,但是最起码他也没对人家(在)这两个人动怒。虽然孟子说的话不靠谱,但是越不靠谱的话,越说这种不靠谱话的人齐宣王就越尊重,赶忙给孟子更高规格的待遇,孟子就觉得你说我劝他两句,你看他怕我了吧。不成,明我还得找一机会再教育他一顿。
话说这一天,这个孟子又跟这齐宣王说,我跟您打听一下,要有这么一个事儿您看怎么处理。齐宣王说你说咋回事?说有一人,他要去楚国办点事儿,可是他有老婆有孩子,自己照顾不了怎么办?就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委托给朋友照顾,自己就去楚国了,过了一个月以后回来一看,自己老婆孩子饿得前心贴后心,俩人对着在那儿嗷嗷直哭,你说这种朋友怎么办?当时齐宣王就说和他断交。那我再问你一个话,说有一个司法官管不住自己的下级,而且自己经常对上级行贿,也同时受下级的贿,您说这应该怎么办?把他撤了,齐宣王说把他撤了。然后这个时候孟子接着说,说有一个国王,他自己治理不好自己的国家,你说这回应该怎么办?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你几岁了?不理孟子。虽然说不理孟子,但是我们要注意,人家不理孟子了,但是对孟子的待遇越来越好,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到,齐宣王这个人很有雅量,对于知识分子的那些话,虽然说不是全信,但最起码的尊重是有的。
有的时候齐宣王自己也自讨苦吃,自己也显摆,五十天吞并燕国,马上自己找,找孟子我跟他说话去。咱走,瞧瞧这孟老先生在干吗呢,“梆梆梆”一敲门,进来,俩人聊天。我说孟老先生,你说我咋就那么棒呢?我咋就五十天就把一个堂堂的燕国给消灭了呢?你说谁能够像我似的做得到呢?这时候孟子说什么呢?孟子说,他们都是想逃离燕王哙的背时的统治,不是你好,明白吗?是燕王哙太糟糕了。接过来又说一句话,从今开始,如果燕国的百姓没过上好日子,那下回背过气的就该是你了。人家孟子没关系。那么我们话又说回来,恰恰是因为齐宣王吞并了燕国,所以我们说好吃它就难消化,其他国家一看几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齐国,纷纷要攻打齐国,这时候齐宣王慌了神了,赶忙再度找到孟子,我说孟老先生啊,您说他们一块儿要揍我,我也揍不过咋办呢?这时候孟老先生又给他讲,讲了一大堆什么故事呢,讲了一大堆夏商西周的陈年往事。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怎么吃的怎么给人吐出来,你干脆你就把燕国的土地放回去不就完了嘛。
当然这个时候齐宣王完全没有听,齐宣王虽然没听,但是对孟子非常尊重,而且给他待遇非常之好。孟老先生那个时候也是说,哎呀,这儿能有人给我提供这么优厚的待遇,虽然宣王不听,但是我有个学校,学校下边有很多学生,这儿挺好。后来一想,干脆我就在齐国住下吧,干脆把妈妈接来,于是乎孟子把自己的妈妈也接到齐国跟这儿常住。公元前317年,后来他妈妈死了,死在了齐国,死了以后叶落归根,孟子离开了齐国,得守丧三年。三年以后,公元前314年,再度返回齐国,齐宣王给孟子提供了万钟的经费,请孟子在临淄城内招徒办学,传授他的主张,这样才开始了什么呢,齐文化和鲁文化融合的过程,齐鲁大地两种文化才能够很好地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