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65天的温州施粥摊最终寿终正寝。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关闭施粥摊的原因并非老板林如新无力支付每天巨额的花销,卫生监督部门的干预竟然成了停办的主要原因。
据《东方早报》报道,4月1日,义乌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到施粥摊检查,并口头提出了一些存在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的消毒。”为此,林如新决定从5日起停办施粥摊。
从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林如新曾这样表示:“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卫生、场地等方面给一些指导,我还是很想继续把施粥摊办下去的。”
记得该施粥摊在去年底刚兴办时,曾在网上引来一片叫好声,不少网友对温州企业家这种社会责任感和慈善义举纷纷竖起大拇指。事实证明,施粥者并非像一般的企业作秀行为,而是实实在在的救助行动,被求助者饱了肚子,多了精力,每天如赶集般的喝粥现场足以说明施粥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65天来,几乎天天1200元的花销,林老板究竟花费了多少资金暂且不谈,仅凭他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就足以让国人为之动容。据说,林老板此举不但带动了不少义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企业家纷纷投入到捐米捐面得善举行列中。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善举却让有些人不高兴了。卫生监督部门出面说,不卫生,要是食客出个三长两短你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对这些只知道拿着国家俸禄的执法人员我真想问问你们:卫生的免费午餐在哪里?而浙江省民政厅一位官员则这样认为,如果施粥摊要继续办下去,“社会团体必须要有业务主管单位才能在民政部门注册”,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乐善好施都这么难呢?为什么慈善事业非要有业务主管单位才行?仅凭这点,对温州的这位林老板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可怜啊,那个曾经异常火爆的施粥摊!可悲啊!中国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