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0万职校生今年起将获职教补偿券 持券可上学


    成都市委、市政府办公厅4月9日联合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城乡教育服务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2年基本实现优质教育城乡均衡配置,满足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逐步实现基本免费的职业教育,从今年起,对具有本市户籍的约1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发放职业教育补偿券,学生持券到具有招生资格的职教集团或学校缴券上学。

    目标任务

    12所进新区名校明年起招生

    《意见》中提出了2009年、2010年、2012年分别将达到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今年,我市将启动组建优质学前教育集团5个,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名校教育集团10个,普通高中优质教育集团3个;推进第一批12所优质名校进新区、进山区的建设工作,启动第二批优质名校进新区的布点工作,规划优质名校进园区、进山区的布点工作;完成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双流职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彭州职中石化专业3个公共实训骨干基地建设。

    到2010年,成都要完成第一批12所进新区、进山区优质名校建设并开始招生,推进第二批优质名校进新区建设工作,推动优质名校进园区、进山区建设工作;组建汽车专业、机械加工制造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等8个优质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意见》中提出的“基本实现优质教育城乡均衡配置,满足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将在2012年最终实现。届时,成都将形成全市优质学前教育集团15个,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名校教育集团30个,普通高中优质教育集团30个。同时,全市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85%,中心城区达到90%;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工位数中心城区达到招生数的100%,其他区(市)县达到80%。

    体制保障

    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经费

    为达到全面提升城乡教育服务水平的目标,成都将建立市级统筹、区(市)县管理为主的优质名校发展管理体制。即市教育局统筹制定名校集团办学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协调各区(市)县教育局推进教育集团办学的规模、布局、管理模式、投入状况等工作。从学前教育阶段覆盖到高中教育阶段,从城市覆盖到农村。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和分圈层、分年度推进,第一阶段在中心城区和重灾市县集中布点优质名校,第二阶段扩大到其他区(市)县,第三阶段实现“全域成都”城乡优质教育一体发展。

    在投入保障方面,市本级财政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名校集团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名校集团跨区域办学管理运行经费的补助。各名校或集团所属学校所在的区(市)县财政也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推进优质教育发展和名校集团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教师管理

    骨干学校增加教师编制

    教师是城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意见》提出了四个措施。一是创新名校骨干教师选拔机制。各区(市)县可突破现行教师引入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选拔中的主体作用,以教师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为重点,大力引进中高级优秀教师。综合性和师范类院校获校级以上优秀大学生称号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在教师编制方面,《意见》要求人事和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对输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名校,采用弹性或动态编制管理办法,适当调剂增加公办教师编制和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数。

    第三个措施是探索建立名校集团教师干部流动机制。对名校集团的骨干学校在已核定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编制。名校、集团内各校教师按10%的比例,统筹安排交流到名校集团内各校任教,各校级领导定期进行交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奖金分配、福利待遇和评职评优上向名校、集团内教师倾斜安排。

    同时开展骨干教师分层培养计划。

    职业教育

    组建专业职业教育集团

    对于职业教育,《意见》特别要求积极对接重大产业发展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以专业为纽带,以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高职学院为龙头,根据行业或区域特点组建专业职业教育集团。采取区域型与跨区域型相结合的集团化模式,以大类专业为联结点,吸纳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学校、相关行业协会、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逐步实现基本免费的职业教育,促进城乡就业。从今年起,对具有本市户籍的约1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发放职业教育补偿券,学生持券到具有招生资格的职教集团或学校缴券上学。通过发放职业教育补偿券促进职业教育优质名校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评估考核

    探索试行学校“民管会”制度

    为健全名校教育集团考核评估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要制定名校集团发展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对名校集团教育实施情况的定期监测与考核。

    探索试行学校“民管会”制度。在名校集团学校建立以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教育行政机构的代表为主组成的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对学校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咨询,并参与学校领导、教师的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