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II类保护野生动物——血雉


      

          血雉 [2007年摄于西安市周至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

   血雉,别名血鸡、松花鸡,属于雉科,学名为 Ithaginis cruentus。

  中小型鸡类。全长约40厘米。雄鸟羽衣彩色斑斓。上体灰褐色,有白色羽干纹。额、眼先、眉纹及在眼下的一宽条纹为黑褐色,上有若干羽毛染以绯红色;头顶有些羽毛向后延伸与头侧向后延伸的羽毛共同形成羽冠。飞羽褐色,有白色羽干纹。尾羽灰白色,尾下覆羽绯红色。上胸为淡灰黄色;下胸和两胁为草绿色;雌鸟体羽主要为暗褐色,具不规则褐斑。嘴黑色。脚绯红橙色。

 栖息于高山近雪线的冷杉林、针阔混交林。随季节垂直迁移,常集群生活。以植物种子为主要食物,兼食昆虫等。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份。筑巢于冷杉树木基部的树洞中,以干树叶铺于枯枝上而成。每窝产卵2~6枚,黄白色,有血色斑点。雄鸟发出短促的si叫声,报警时咯咯地叫。

  为西部和西南部留鸟。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地位:鸡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濒危等级:易危(V)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I

  
CITES 附录

  血雉是中等雉类,全长约45厘米。雄鸡上体褐灰色;呈矛状羽,有白色羽干纹,羽尖红色;头顶棕灰,有冠羽,耳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染绿,尾灰、有红色侧缘,翼羽暗褐;胸绿、腹灰,尾下覆羽绯红。嘴黑,脚红。雌鸟棕褐色,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

  血雉是高寒山地森林及灌丛雉类,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4500米的林区内的针阔混交林带,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冷杉和箭竹为典型栖息地内的主要树种。在非繁殖期常成群活动,以植物叶、花、果实、种子、蕨、苔藓及菌类等为主要食物,繁殖期兼食较多的小动物及昆虫等。繁殖期为4-7月,单配制;每窝产卵6-8枚,孵卵期28-29天。

  血雉在我国有11个亚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和不丹。随着栖息地的林木砍伐以及拣蛋毁巢和猎杀等,血雉的生存也面临着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