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着在宝马、丰田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10余位外籍高管,日前选择了加入浙江一家民营企业。与之同时,中国骨干企业力谋举办“2009模具、精密制造市场、海外人才推介发展大会”。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企业有望通过 “人才抄底”走上国际化道路。
模具制造业搭建“海归”平台
在我国制造业正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和承办的“2009中国国际模具、制造应用设备及相关工业展览会”将于2009年6月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会还将在已为模具企业开拓市场、采购装备及原辅材料、切磋模具制造技术等方面搭建好的贸易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举办“2009模具、精密制造市场、海外人才推介发展大会”。
“2009模具、精密制造市场、海外人才推介发展大会”的宗旨是:开拓更广泛的制造业市场、集聚人才、提升水平。目标是促进中外模具制造及精密加工行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精密加工工艺技术进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强模具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促进模具制造行业人才流动,提升模具行业人才素质水平。
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会议也将在展会期间召开,研讨行业热点问题,并向第三批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授牌。
诺力机械向全球物色人才
诺力机械董事长丁毅正在为企业的“第三期工程”向全球物色人才,来自7个国家的10多位“洋高管”是他近期亲自招聘进公司的。诺力机械新引进的洋高管几乎都来自国外大企业,为吸引他们,诺力机械开出高薪,每位高管的年薪在10万欧元左右。在诺力机械,洋高管涉足的多为技术型岗位。他们主要抓生产管理,减少企业成本。这些洋高管中有来自德国宝马和日本丰田的专家。他们的经验在汽车方面,而利诺机械生产的是搬运设备。公司提出的目标是用生产汽车的标准来生产叉车。这些洋高管们大多在30到50岁之间,每天在公司里上班,但还没有人把家安在当地。
从粗放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
诺力机械正从粗放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诺力机械引进的德国高管汉斯,帮助公司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售后服务系统。曾在日本丰田公司工作的精益生产专家铃木重光对诺力机械生产流程进行了重组,公司的流动资金因此从1000万元降到了300万元。洋高管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变革,极为关注细节。对拧螺丝这一简单操作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以前车间工人往往是拧紧为止,而洋高管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科学依据。
人才国际化助力企业国际化
2008年,诺力机械卖出80多万台设备,销售收入23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2008年公司创汇1.25亿美元。一种手动液压搬运车的销售量占据欧盟市场45%的份额和全球市场35%的份额。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人才的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引进洋高管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捷径。罗百辉认为,全球制造业的不景气,使得中国制造企业有机会实现品牌的进步,竞争力的提高。但即使是工艺技术实力都很强的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专家之间都会有很多差异。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洋高管,国内经过MBA实战培训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由于熟悉国情,不存在文化的冲突,对中国企业建设仍是主力军。
中国制造业全球物色人才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