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唯物唯心论修正成广义唯物主义


应将唯物唯心论修正成广义唯物主义

唯物从实证开始认识世界,主要面向宏观、面向人类认知能力范围以内;唯心从灵感开始认识世界,面向必然王国,面向人类已有能力范围以外;不可知论一定程度上符合测不准原理,认知系统就是认知者同被反映者构成的;尽管微观世界存在测不准原理,但人类可以逼近必然王国,逐渐了解宇宙。从测不准原理可知,存在与思维是一体的,二者是互相作用同时发生变化、共处于测量系统中的,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仆之分。思维是物质运动,同观察实践相结合,认知存在形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仪器,观察者亲自介入等。这样必然影响存在与思维系统现状,必然引起观察与测量误差。因此,将唯物唯心对立划分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唯物唯心构成了广义唯物主义二个层次内容,是一个完整认知体系的二个阶段。二者在认识实践中前后衔接互为照应,共同构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和社科指导科技、科技推动社科发展的一体化关系。强调唯物唯心对立面必然引发二者的斗争,不便于科技与社科统一于(消费)科学,从而造成社科落后于科技。

按照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划分,则存在由什么决定,思维由什么控制是“世界是物质的”观点自身不能解释的。其实智慧的基础是“0”、“1”开关信号,思维的基础是温压等神经传感效应,不能同被反映物质分离开来。人类为什么要认识“存在”是唯物质观不能解释的,因为思维是主动有方向的,即沿着测地线方向不变,不是被动的镜象。

“世界是物质的”定义反映了二个范畴,一是存在范畴;二是摄象描述范畴。存在范畴通过摄象范畴反映出来就是物体、事件、规律、特征、时空、方向运动、信息……,则其物质意义就是广义物质(包括虚、实物质二个面)了。但物质与时空、精神、规律、理论、信息……间在“世界是物质的”的唯物主义观念中是有严格区别的,如经典物质观认为思想、时空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统一于存在,世界除了物质外什么都没有。照这样说,真空就不是东西,精神文化(信息)永存没那回事,能量、事件、时空、精神……离开了物质就不是东西了。其实,宇宙里没有物质的世界大得很,时空不是物质派生的属虚物质范畴,如同夸克不能单独存在一样,只能伴随物质存在形式表现其存在。同样,实物质也只能以时空形式表现自己而不能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