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连锁眼科医院“航母”-----万祥军解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的成功与理想


原文链接:http://yyqhysc0623wxj.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2883037
 
 
湖南省政协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裁李力.jpg
 
2005年11月,李力访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pg
 

  在中国,有一家这样的眼科连锁机构:


  从无到有,从几名创业者到数千员工;


  从一个眼科中心到全国九省17家大规模的眼科医院、1家眼科研究所、1家眼库所及2个防盲慈善救助专项基金;


  从年诊治病人数千人到2008年为中国80余万眼疾患者解除病痛;


  从默默耕耘到登上中国乃至国际讲坛,为中国曲折变幻的医疗改革摸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模式;

 


  从省吃俭用、挤在一间破旧的办公室艰苦奋斗到获得业界以认证严格著称的世界银行的高度认可及支持,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了良好而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就是当今中国颇具规模的眼科连锁机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对于爱尔眼科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多人并不太了解。毕竟民营医疗机构在夹缝中生存已属不易,要生机盎然就更难了。为何全球具有标杆作用的国际金融公司(IFC)都能成为爱尔眼科的战略伙伴?为何经历了那么多挑战,爱尔都能经营得有条不紊,赢得民心,制胜于市场?让我们一同走进爱尔,走近这支团队,了解它的成功、理想,解读“爱尔眼科”品牌后面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强大竞争力是“爱尔”制胜法宝


  爱尔眼科是一家民营股份制眼科医疗连锁机构,医院现有全职眼科医生近400名,其中高级职称医生近百名,包括一批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欧美访问学者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核心专家。集团先后成立了一批眼科亚专业学组和1家眼科研究所,引进了各种国际先进的检查、治疗、研究设备,并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东华大学、台湾大学眼科、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中心、泰国康民医院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学术、医疗机构合作,以打造国际化的技术平台,全面提升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共同推动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


  爱尔眼科是1997年涉足医疗行业的,当时,国家政策允许国有医院引进社会资金以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于是,爱尔抓住机遇,开始了第一个项目——白内障中心;2000年,国家出台关于营利性、非营利性医院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爱尔决策者作出了第一次大的战略调整,创立自己的眼科品牌“爱尔眼科”;2001年,第一家爱尔眼科医院终于获准在沈阳市和平区人民医院几百平方米的三楼开业了。


  接下来的五年是飞速发展的时期,爱尔开始把国内外医疗行业以及其它行业的先进经验引入进来,创造出“三级连锁医疗模式”:以国际化大都市为龙头构建一级医院(国际水准),以省会城市为链接构建二级医院(国家水准),以地级市为基础构建三级医院(省级水准),由一级医院向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从三级医院向上进行疑难眼病患者的输送。这样,三个级别的医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自2002年成立以来,公司通过迅速发展,已经在品牌形象、商业模式、人才队伍、科研学术、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积聚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爱尔制胜的“法宝”。


  公司通过强化管理分工、明确管理责任,有效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各连锁医院的运营效率。各连锁医院均实行CEO负责制,即由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担任医院的负责人;每个连锁医院均配备业务院长(由眼科专家担任),分管医院的医疗业务、质量控制、学术科研等工作,为医院的专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提高各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公司在医疗技术、业务管理等领域成立了若干专业委员会,并注重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在技术领域,公司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为公司医疗发展方向及医疗战略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在管理领域,公司各连锁医院在人员奖惩、药品管理、医疗质量、院内感染、客户服务、物资采购等方面均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其工作的开展。


  公司始终重视学术和科研工作,目前的学术和临床科研水平在行业内位于前列。比如武汉爱尔的技术成果于2007年11月7日在湖北省科技厅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获“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鉴定意见。其对2岁以下幼儿白内障吸出术后在国际上率先采取“压贴球镜技术”纠正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解决了传统矫正无晶状体屈光所采用的框架眼镜厚重以及角膜接触镜配戴护理困难的难题,患儿视功能显著改善,有效预防了眼球震颤的发生。对于2岁以上的幼儿,武汉爱尔在国内开展“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术”,有效地预防了后发障的发生,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以及居中性更好,通过弱视治疗和视功能训练,患儿的术后视力可明显提高。上海爱尔的《现代斜弱视治疗的规范化检查》课题中标为上海市长宁区卫生系统2007年度科研项目。衡阳爱尔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合作进行的《湖南衡山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检测工作》课题成为国家科技部遗传资源重点项目(2004DKA30490)及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01CB5103)等等。


  在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爱尔做了大量的工作:改进了角膜内皮移植的方法,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飞秒激光角膜移植手术,将角膜移植手术提高到了屈光手术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展了晶状体脱位手术、白内障合并其它眼病复杂性手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手术及角膜移植手术、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后囊夹持治疗儿童白内障等复杂眼病治疗项目。在设备配置方面,爱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方针,不断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科诊疗设备与相关技术,使得公司目前的眼科诊疗设备在种类、数量及先进程度等方面均居国内前列。2008年4月,由于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良好表现,长沙爱尔被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认定为其教学医院。


  爱尔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在公司各连锁医院所在地的患者群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很多患者慕“名”而来,通过“口碑”前来就诊的患者比重逐渐上升。爱尔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公司通过临床、科研、教学的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眼科同行的广泛认同,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加盟该公司,其中包括一批在全国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的医师。爱尔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公司的多家连锁医院在当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当地的领导非常关注这些连锁医院的发展,经常亲临现场考察指导,同时,公司各家连锁医院均顺利加入了当地的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医保定点单位。


  爱心文化是“爱尔”动力源泉


  一时间,爱尔的迅速发展态势被业界称为中国医疗行业的“爱尔现象”。决策者在公司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同时也从中得到感悟,他们认为:一家企业的发展,首先在于它的文化系统建设。企业的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信仰、企业的信仰决定了企业的内在坐标以及企业的行为方式。因此,爱尔眼科自始至终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坚持以健康的文化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它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办医院和做企业有所不同,医院带有必然的公益内涵。企业的天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肩负着公益性职能,需要更多层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目前,中国的老百姓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一家眼科医疗机构,就需要担负社会责任,应该有爱心并关心公益事业、造福百姓。
 

  同时,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成长历程是息息相关的。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随着个人成就的获得,其觉悟和境界也会随之提高。对于爱尔眼科而言,企业文化也有一个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


  1997年—2001年是爱尔眼科开始涉足医疗领域、投资起步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爱尔眼科还处于“为生存而奋斗”的状态,尚未形成自身的文化体系;


  从2001年开始,爱尔眼科开始投资兴办自有品牌的爱尔眼科医院,提出了“精、诚、勤、仁”的文化理念,进入了“为发展而奋斗”的阶段;


  在历经了几年的发展以后,爱尔眼科已经在全国投资兴办了十余家专业连锁眼科医院,企业整体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爱尔眼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非国有医院的发展、为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爱尔眼科开始进入“为理想而奋斗”的阶段。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爱尔眼科逐步明确了“爱心文化”的定位,形成了“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和谐统一”的企业宗旨、“致力于人类的眼健康事业,提升人类视觉质量”的企业使命、“尊重员工、关爱患者、回报社会”的企业价值观、“责任、协作、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爱心文化”体系。


  文化的定位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取向和策略。爱尔眼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努力,要在奉献中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中国眼科医疗市场目前集中度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够完善眼科医疗网络,为全国各地、各层次的眼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可承受的医疗服务,爱尔眼科创造性地确立了“三级医疗模式”,提高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降低了运作成本,提高了效益。


  目前在中国,还有很多贫困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得到医治。对这部分人群,只有通过提供免费手术、减免手术费的方式,使他们重获光明。为此,爱尔眼科常年坚持为贫困患者实施免费的眼科手术。另外,为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爱尔眼科注重发现并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要求所有的员工在工作中具备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成本意识,使患者以比较少的花费来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在“爱心文化”的引导下,爱尔眼科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也表现出很多感人的工作事例。目前,“爱心文化”已经获得了包括广大患者、政府部门、眼科同行、供应商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爱尔眼科品牌建设的实质内涵。


  “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


  公益性是医疗行业固有的特点,爱尔眼科一直将担负社会责任当作工作本分。他们将“使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够享受到眼健康的权利”当作“爱尔理想”。在这个伟大理想的鼓舞下,爱尔眼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公益方面的工作。


  中国目前约有900万名失明人士,不但自身生活不便,还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在这900万人中,一半以上是可以通过手术救治复明的。防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贫困患者,他们由于经济原因,往往无法得到医治。本着“为民造福、为国分忧”的宗旨,爱尔眼科将工作做到实处:为城乡各地提供高质量、可持续、平价的眼科服务,提高基层防盲能力,并提高公众对眼保健的关注,全面改善国内眼病情况。自2001年以来,爱尔眼科累计诊治眼病患者近1000万人次,为眼病患者实施手术约29万余例,培训基层防盲医生计540余名,使超过2000万人了解了相关眼病知识;累计在防盲手术救治方面为贫困患者减免手术费用3100余万元,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投入费用1200余万元,在培训基层眼科医生方面投入费用850余万元,并为各类自然灾害捐款290余万元。


  在2006年国家出台《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之际,爱尔眼科集团防盲规划亦同期出台,在详细规划了爱尔眼科集团未来五年承担社会责任、广泛深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同时,毅然斥资3000余万元用于“万名贫困患者免费白内障救助计划”。在上海、重庆、湖南、湖北、四川、山东、辽宁、黑龙江等中国的十多个省市地区,爱尔眼科长期坚持开展免费社区筛查、免费送医下乡等公益活动,让众多贫困的眼病患者解除痛苦、重获光明。爱尔眼科还携手国际奥比斯、澳洲统一和平促进会、澳大利亚霍洛基金会、国际狮子会等国际组织,以及各省市慈善总会、残联、红十字会等机构,共同开展防盲治盲活动,一大批贫困眼病患者也因此而重见光明。


  在湖南,爱尔眼科目前有长沙、常德、衡阳、株洲、邵阳五家眼科医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青光眼中心,建立了省内最大的角膜眼库。爱尔眼科坚持以自身绵薄之力回报三湘、造福一方,开展系列公益活动:长沙市天心区视觉健康工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少奇故乡光明行”活动、长沙市“千人复明工程”、常德市武陵区“爱心牵手、光明同行”百例白内障复明行动、衡阳市“爱心助残”复明优惠活动、“爱心成就光明”湖南大型公益劝捐眼角膜活动等。2007年,爱尔眼科积极参与湖南省工商联、湖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举办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的活动。今年年初,爱尔眼科集团总裁李力成为十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为了进一步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中国的眼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又提出了“百年爱尔”的宏伟目标。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完成爱尔眼科从“做多”到“做强”的第二次战略转移,将在现有医院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倾尽全力,争取到2010年,使公司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连锁眼科医疗机构,使公司下属各连锁医院成为当地的疑难眼病诊疗中心。


  衷心祝愿爱尔眼科能够在中国医疗行业探索出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成功之路!让他们的梦想早日实现!


  湖南省政协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裁 李 力


  2005年11月,李力访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2007年,“上海慈善基金会爱尔眼科慈善基金”成立。


  公司领导层参加美国眼科年会


  2005年11月,爱尔眼科专家受聘华东大学。


  中印交流,探索防盲道路


  爱尔集团总部领导及员工集体签署角膜捐赠书

 

 
     
  2007年,成立“上海慈善基金会爱尔眼科慈善基金”.jpg 公司领导阶层参加美国眼科年会.jpg 2005年11月,爱尔眼科专家受聘华东大学.jpg 中印交流,探索防盲道路.jpg 集团总部领导及员工集体签署角膜捐赠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