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救市论”


 

                          再评“救市论”

                          □何天恩

                                                                                                             2008-09-22

华尔街金融风暴有如世界行将覆灭,我们为之恐慌、为之战栗、为之心神不宁。

这是美国的末日,还是世界性的灾难?我们似乎都有些模糊。

 

于是,当我们看到美国政府以堂皇的“确保世界金融市场稳定、避免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冠冕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时,我们似乎又忘却了“到底是谁制造了这样一场灾难”的问题而又一次被忽悠。当我们看到美国总统、财长宣布将动用7000亿美圆收拾烂摊时,我们内心涌起的是一股暖流。可惜,这是一种愚蠢的念头。

 

7000亿美圆紧急入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圆经济体流动性泛滥;意味着美圆资产的极速贬值;意味着以美圆为主权货币的贸易经济体系面临更为惨烈的金融不平衡;意味着已回归理性的石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将再现井喷行情;意味着世界经济将步入一个更加难以预测的动荡境地;意味着更多的人们将为美国的经济灾难继续分摊损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的是与救市预期相反的更大的灾难。

 

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下,中国政府不失被动,接二连三纷纷出手“组合拳”,意欲尽显其英雄之本色。

 

然而

在内需不足而产业规模过剩的中小企业产业链中“放松信贷”,未知其意义何在?

在工薪阶层及广大的农业人口实际收入水平居于平均线以下谈“刺激消费”,政策的切入点在哪里?

在资源、权力集中垄断而规模、价格膨胀的房地产行业讲“稳定”,其用意是什么?

在股指跌去70%的前提下,政府入市抄底,除了提振了市场暂时的信心,不知道还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经济循环的健康于否决定于其本身的再造功能。正如一个人失去了造血功能,而依赖于输血延续生命,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生存的必然规律,正所谓:生老病死、优胜劣汰,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够违抗、逃避的。

 

我完全没有看到世界范围的任何救市能够带给我们任何的利好消息。相反,人为的任意拿捏,将带给我们的是更大的伤害。

 

强身健体、优化结构、励精图治、严肃规则是任何企业或经济体应该做而且迫切需要的东西。

 

救市不是经济学的专利,救市也绝对不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功赎罪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