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派10万大军对粮食进行清仓查库?
郑风田按:由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亲自进行出征动员,选派10万大军从
我国积极展开粮食库存家底摸底工作
在河南新密粮食局工作近20年后,侯占盈对粮食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河南被誉为“粮仓”,夏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中国靠自己养活13亿人,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粮食供应和安全都是头等大事。”他说。
从
截至10日,作为清查的第一阶段,县级自查已经结束。之后将是市级普查、省级重点复查和国家随机抽查等。6月底清查工作完成,并向国务院呈交总结报告。
这是侯占盈自2001年以来第二次参与全国性的粮食库存清查。
“这次清查的规模大,查得更加彻底。除了老百姓家里的存粮外,其他粮食基本上都要查到、查清。”他说。
侯占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防止市级普查阶段的造假。这次清查在人员配备上采取本地回避、打乱交叉混编等措施,以避免弄虚作假。
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于1990年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政府对粮食储备进行严格控制,大部分粮食储备由国有粮食企业保存。储备粮主要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家临时储备粮和国有企业的商品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确立的衡量指标,要保证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其存储与消费之间的比率不低于17%-18%,储备粮可以满足超过70天的需求。
尽管公开数据和官方表态都传达出中国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的讯息,但仍有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一些粮食企业上报的库存数据并非完全可靠。关于一些粮库弄虚作假以骗取粮食保管费和陈化粮补贴费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清查的背后反映决策层对粮食库存量“非常忧心”。“中国粮食库存究竟多少,官方和民间的描述差别很大,”他说。
他指出,金融危机考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次清查表明,决策层不对报上来的粮库数字轻易“买账”,而更加要求以准确真实的数字作为决策的依据。
此次大清查的另一个背景是,去冬今春北方小麦区遭受大旱,在这一形势下,弄清粮食库存是否充足对中国政府的决策至关重要。
“中国的粮库里到底有多少粮?这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全球的粮食市场波动,”郑风田说,“尤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这一问题更加重要。”
由于中国要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约20%的人口,中国官员和学者一直主张粮食要“基本自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中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
专家估计,中国13亿多人口每年需要消费粮食约5亿吨,也就是每个人每年
2009年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即将开始
分5阶段进行 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人民网北京
任正晓介绍称,这次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以今年3月底为清查时点,为确保企业间粮食库存数据不重复统计和全国清查行动的统一性,清查时点具体规定为
目前,清仓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从
二是普查阶段。从
三是复查阶段。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重点地区进行严格复查,对市级普查工作进行复核和评估,4月底以前完成。
四是抽查阶段。5月上中旬,由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若干工作组,对重点省份进行随机抽查。五是汇总整改阶段。从5月下旬开始,省级人民政府向部际联席会议报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和清查结果汇总数据,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部际联席会议向国务院报送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整个清查工作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
任正晓还介绍,城乡居民家庭存粮,主要是满足居民家庭自食自用的消费需要,存粮的品种、数量都由居民自主决定,正常情况下这部分存粮处于相对稳定的常态。国家主要通过各级粮食部门每年开展的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来分析评估不同地区居民家庭存粮特别是农户存粮的变动情况及其总体趋势,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参考。因此,城乡居民家庭存粮仍然不纳入这次清仓查库的范围。
针对国家粮库的粮食质量问题,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表示,从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库存粮食质量抽查结果看,库存粮食质量总体良好,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逐年提高。以2008年为例,中央储备粮质量合格率达到97.9%,品质宜存率为99.5%;地方储备粮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也较高。少数不达标的主要是原粮的杂质、水分、不完善粒超标。所以从总体上看,目前库存粮食可以放心加工、消费。(根据中国政府网网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