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难的一年


在各行各业普遍陷入困难的时候,只有政府,依然风光无限
  2008年对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遭受冰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也经历了火车出轨、地区骚乱、奶粉致命等重大事故的冲击。这一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在世界上赢得高度赞誉;中国的宇航员首次漫步太空,使大众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这一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30周年,媒体、学界纷纷举办活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努力探索;这一年,还有一个声音,在中国乃至世界媒体的见证下,预见了中国经济的忧患与坎坷……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反复强调。不知是幸或不幸,事实的发展完全印证了他的判断。
  困难是来自多方面的,最初的担心是通货膨胀恶化。2007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日益明显,给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很大的困难。2008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4月份达到8.5%。在人代会结束后不久,网络媒体上出现“要在家里储备粮食”的说法。一时间,全国各地因为担心通货膨胀恶化,传言四起,人心惶惶。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到6月份,物价上涨出现缓和,但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却浮出水面。1~5月,全国企业利润增速快速回落20个百分点,央企利润同比减少10.3%。企业倒闭风潮愈演愈烈。美国金融危机的恶化加剧了这种风潮。10月,位于珠三角的东莞大型玩具厂商、香港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工厂宣告倒闭,6000多名工人一夜之间失业,集体走上讨薪之路,直接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股票市场下跌了60%以上,大批股民被套牢,损失惨重者不在少数。房地产市场也发生逆转,深圳、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已较去年下半年的最高水平下跌了15%~20%,房屋成交量最大跌幅在40%以上。由于开发商减缓了建房计划,对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需求减少,电力、钢铁、煤炭等上游产业也出现产量下降……
  一场经济寒冬似乎已经到来。更麻烦的是,由于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政策调整面临进退失据的处境。而就在各行各业普遍陷入困难的时候,只有政府,依然风光无限;在各种经济数据普遍低迷的时候,只有一个指标--税收,依然高歌猛进。这是为什么?
  在本章中,我们将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提出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思路,并分析中国经济走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最终阐明企业、政府和社会财富创造之间的根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