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区委书记:欢迎海外财团参加旧城改造
2009年4月2日下午,我与应总前往中共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市委委员、渝中区委书记刘强先生办公室,汇报了香港财团近期来渝,参加渝中半岛旧城开发的情况,刘强书记非常重视,重庆市渝中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邓开伟,渝中区外经贸局局长张莉一同听取我的汇报,刘强书记说:“非常欢迎香港财团来重庆渝中区参加旧城改造,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实力、有远见、有胆识的开发商来重庆投资兴业,我们将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服务工作,请您们放心。”
渝中区委书记刘强(右二)、渝中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邓开伟(右一)、渝中区外经贸局局长张莉(左一)、蔡律(左二)。
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重大决策。市级相关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确定目前主城城区范围内1969年年底前建成的旧房和2007年年底前经鉴定的危房尚有786万平方米,共涉及13.88万户、46.7万居民,居住在其中的老百姓60%以上属于低收入困难家庭。在这些危旧房片区中,房屋密度大、功能配套差、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形象的改善。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3-5年内全面推进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根据市委、市政府审定的危旧房改造计划,2008年拆迁230万平方米;2009年拆迁400万平方米;2010年拆迁156万平方米。2012年全面完成各类改造建设任务。据悉,主城各区去年全年启动103个片区拆迁,拆除危旧房屋240.03万平方米、31087户。
2009年重庆市计划投入320余亿元拆迁400万平方米危旧房,涉及主城9区和北部新区。其中,渝中区涉及的面积最大,危旧房改造任务量67万平方米,共29个片区。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曾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建设宜居重庆的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同时,要加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及时对危旧房改造片区中涉及到文物、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采取科学的保护。
2009年4月2日刘强在《重庆日报》上撰文《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渝中新跨越》指出:渝中区作为重庆发展的核心、开放的窗口、城市的形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瞄准更高标准、追求更高境界,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紧紧抓住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吃深吃透、入脑入心、落实落地,围绕“五个重庆”建设,以创新的思路、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坚定“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和“内陆香港”城市理想,在更高水平、更高层面、更高品质上实现渝中新的跨越。
刘强指出:渝中作为重庆母城,一直代表着、彰显着重庆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进步,建设“五个重庆”,渝中责任重大。要坚持内涵与外延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理念,高品位定位城市、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以“1000亿城建项目”推进实施“五项工程”,包括224亿城市畅通工程、400亿城市危改工程、10亿城市园林工程、300亿城市楼宇工程、1亿城市管理工程,全力打造国际化的地标建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全球化的交流平台、时尚化的潮流风向,使渝中这一“巴渝古都”更添魅力、“内陆香港”更富神韵。
2008年4月8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一行在渝中区、南岸区调研。先后考察了化龙桥片区拆迁建设情况、十八梯危旧房改造,解放碑CBD规划、解放碑商圈等地,薄熙来强调,主城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用3年时间,打一场危旧房改造的攻坚战。危旧房改造一定要让利于民,保证迁建房的面积比原来大,质量比原来好,户型设计要方便、适用,要搞好房屋的上下水、道路交通、绿化等配套设施和环境,使拆迁户住得更宽一些、更好一些、更舒心一些。他说,动迁以后的土地,一定要“增绿”,广场和绿地是公共财富,老百姓都能享受,要给老百姓留出“呼吸”的空间。危旧房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环境工程、经济发展工程,是“一箭三雕”,一举多得,运作好了,能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和生产要素的进入,对重庆未来的良性发展大有益处。市委、市政府要下决心用3年时间改造完1000万平方米的危旧房。薄熙来说, 改造危旧房是一场硬仗,是整体改变重庆面貌的重点工程。旧城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算好资金、土地量的总账,衔接好各个环节。拆迁中要先建好迁建房,安置好原住民;要依法办事,合理操作。 渝中区承担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危旧房改造任务。薄熙来将其比作当年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役。拿下了锦州,就能赢得全局。他要求渝中区要上下总动员,精心组织一场“渝中会战”,力争用2年时间,让渝中危旧房改造获得全胜,给全市作出榜样。 薄熙来此次调查研究及后来建设“五个重庆”的决策,深得人心。
刘强曾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目前渝中区危改工作拆除房屋总量为310万平方米,占地137公顷。全部改造完成后将新增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这1000万平方米中2/3是现代商务楼宇。也就是说改造完成后,渝中区可增加约70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按照目前渝中区商业楼宇的平均DDP计算,每平方米可增加4000元。700万平方米就可增加约280亿的GDP,这个数字与渝中区全年的GDP总额相当。从税收来说,按照目前渝中的平均标准,每平米2000元来说,预计可增长近140亿的税收收入,这比渝中区去年的税收总额还多。
渝中区作为重庆发展的核心、开放的窗口、城市的形象,将按照薄熙来书记为渝中发展作出的“331”重要指针,坚定“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和“内陆香港”城市理想,坚持集聚高端产业、高端品牌、高端人才的发展方向,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加快把渝中区建设成为重庆乃至西部的国际都市形象区、开放经济样板区、社会和谐示范区、党的建设先锋区,力争到2010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展现“内陆香港”的城市形象,努力在领先西部、领跑重庆中提升文明水平。
蔡律 200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