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奶,刘永好的“新希望”!


巴氏奶,刘永好的“新希望”!

/管益忻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巴氏奶与常温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的比重,从1998年的82变为2007年的28;其中,2002年常温奶的销量首次超过巴氏奶,夺得国内液态奶市场55%的市场份额。20087月的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心里还充满着无奈,他竞要为数万元用以证明常温奶营养物流失的检测费而大伤脑筋。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刚过75天,引爆视听的三聚氰胺事件几近将常温奶阵营推进万劫不复的境地,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急速地由事件发生前的37变为今天的倒37,即6.83.2

不论如何,幸运之神的确是又一次厚待了“以农为本”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以及他的新希望集团。作为巴氏奶阵营的一员,新希望集团在09伊始便应对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市场契机:得益于三聚氰胺事件,巴氏奶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了市场地位的翻转,以6.83.2的绝对优势颠覆了既往奶业格局。对刘永好和新希望集团而言,做巴氏奶完全是一个巧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

首先,朝阳的品牌运作形式。面对巴氏奶迅速崛起的市场契机,做大奶业是新希望在09的工作重点所在。但要想实现几何式扩张,收购与兼并将是不二选择。而对于收购而来的众多地方品牌,品牌的整合与统一也是刘永好必须做好的课题。据新希望乳业的一位高层表示,新希望奶业的品牌整合方式有两个:一是在其乳业的八大重点区域推出统一的“新希望”品牌,另外一种是用“新希望”+当地品牌的“1+1”模式。这使我们想起了与之类似的张瑞敏的“1+1+N”模式,即从外部请一个专家(惠普的或者戴尔的人),加上海尔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长,这即“1+1”,后面的N是内部的作业团队。这是从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上讲的,刘永好则是直接讲品牌了。尽管张瑞敏的“1+1+N”模式是说的海尔集团内部在人力资源的架构上的一种配置,但其与刘永好的品牌整合策略亦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朝阳业态。巴氏奶所占的市场份额在美国是99.7%,英国是98.2%,日本是99.3%,德国是86%,法国是83%。所以,巴氏奶是世界趋势,全球尽都如此中国也跑不了。常温奶在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主导地位或许也跟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关联。就如我们说的那个碳酸饮料被果汁饮料替代一样,做巴氏奶应该是个大趋势。大势使然者,朝阳产业矣!

第三,朝阳增长点。2008年新希望乳业这块儿的收入是18亿,刘永好的目标是2009年做到30亿,达到60%的增长。而且,新希望现在已经收购了好多个地方品牌,如四川的阳平乳业、重庆的天友乳业、长春的苗苗豆乳、合肥的白帝乳业、河北保定的天香乳业,还有杭州、青岛等地的乳企共11家。事实表明,抓准行业增长极,加大投入的做法非常不错!

第四条,朝阳流程。四川乳品专业协会秘书长魏荣禄介绍说,城市中的冷链很完善,故此,巴氏奶其实是更具优势。以冷链作保证,等于是在封闭的低温冷冻当中实现的运输与流通,就不容易产生各种细菌,或者夹杂什么杂质。

第五条,朝阳结构。就是两条腿走路,新希望搞奶业并不是一门心思完全把宝押到巴氏奶上,常温奶它没有完全放下不做。并且它还在向奶粉业大举进攻。

19982008,刚好是一个十年,难道奶业两大阵营的较量也存在着十年轮回之说?假如说中国奶业的日后会呈现出十年一个轮回的规律,那么,2018的常温奶是否能够克服今天的弊病,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