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学生减负的真正阻力


      近几年来,为学生“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缠缠绵绵喊得跨了世纪,可见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地步。而效果如何,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其实,“减负”,只有你减我减大家都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明里“减负”,暗里加码,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减负”的难以实行,真正的阻力并非来自学校,更多的是出自家长的原因。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几乎成了现在所有家长的一个共同梦想。自己没有成才,只能通过孩子圆梦,变本加厉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一些家长眼里,功课多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的老师一定是最负责任的老师。至于办课外补习班,实际上也不全是老师的主意,许多家长也是积极支持的。寒假期间,我就听到一些家长说“还是让孩子上补习班好,有老师管着也省心”,“不上补习班干啥去,迷上网吧怎么办”。多数家长担心别人的孩子都在“吃小灶”,自己的孩子开学跟不上,所以很赞成孩子参加补习班。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不惜重金常年请家教(老师)辅导孩子,你说这能怨人家老师吗?

      除了繁重的作业,学生的另一种负担更应该减掉,这就是由家长造成的精神压力。如今的父母,哪怕是平民百姓,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当“贵族”养,几乎无一例外地对他们百般呵护。在物质上,家长给了孩子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但在精神上却处处限制,将自己的人生设计强加在孩子身上。只要死读书,读死书,你尽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尽可以不干家务,不通人情世故,不懂世间万物,一切的一切只要用在学习上才是天经地义。于是整天像警察一样监督着孩子的学业。这种超乎寻常的关心,不切实际的厚望,对学生造成的精神压力绝不亚于繁重的课业负担。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特别是对孩子,但如果爱心过亢往往又适得其反。孩子享受着太多的关爱与照顾,太多的眼睛在注视着他、期待着他。在这种环境下,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家长的期望与付出越多,孩子背负的压力越大。临场紧张、记忆力下降,甚至厌学逆反都是一些学生久治不愈的顽症。可见,明智的家长,适当地“减负”,不仅要减掉孩子的课业负担,更要减掉那些不必要的母鸡似的关爱,已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