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政部到港发债有利人民币国际化
* 建立境外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债券种类和交易商要够多
* 建议扩大债券用途让银行作人民币债券二手交易
* 容许银行将筹集资金在港作借贷,可增加人民币境外流通
中国财政部考虑在香港发行国债,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亦有助建立境外的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为形成活跃的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打下基础.
不过,有市场人士指出,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若想真正具有活力,必须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债券在港的使用用途,如让银行作人民币债券二手交易等,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认为,财政部到香港发债,用意是扶持香港的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政治意义较多,"估计在香港的发债规模不大,流动性的缺乏将导致交易冷清."
对于需时多久、或规模多大才能建立好一个完整的人民币曲线,他指难以估计,因其是一个漫长的逐步过程.他以上海作为例子,指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即使有10万亿元的规模,但仍未算理想,主要是因为现存款利率过高,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障碍,令利率市场化较弱.
香港特首曾荫权上周六在博鳌亚洲论坛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面後向传媒表示,中央近期会另外考虑由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亦同意在香港人民币存款现有规模内,将容许内地的港资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香港金局管总裁任志刚周一称,新政策将有助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亦有利香港吸纳人民币资金,以及让发债体和发债额度更市场化.[ID:nCH0048802]
**有助人民币国际化**
赵庆明表示,人民币曲线是综合性的,有国债、有企业的因素,有短期债的需求,也需要长期的,低风险的、高风险的,"香港的人民币债市非常非常初级,未来债券要先多样化,有金融债、企业债、国债等等."
渣打银行香港定息策略师张淑娴亦认为,财政部在港发债有助人民币国际化,可吸引更多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而财政部对发行国债年期又具有控制权,可通过在港发行不同年期的国债,帮助市场形成无风险的收益率曲线,建立可比较的海外人民币债券的收益基准.
"之前金融机构来港只是发两至三年的,但债券一定要有三、五、七年,甚至更长期限的,否则不会有交易."她称,虽然国债与金融债的收益率曲线不同,对金融债的境外收益率曲线组成并无帮助,但若财政部发行不同年期的国债,亦有助令市场更活跃.
张淑娴又认为,中央虽然扩大发债体至港资内地子银行,但要让香港银行可将筹集资金在港作借贷,才能有实质作用,否则也只是困在内地或银行体系内,对提升人民币的流通并无帮助.
截止2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有539.73亿元,按月减少0.8%.今年1月,金局管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
**国债收益率料低于内地**
国债风险低,但收益亦低.张淑娴料,境外的国债收益率亦会像已在港发行的金融债般较内地的低,但因为现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减低,所以息率较内地低的幅度可能会较以往小.
那在香港已缺少人民币债券二手市场交投的情况下,低收益的国债会否更缺乏吸引力??生银行投资顾问服务主管陆庭龙就不以为然.
"人民币在香港没有出路,如果放在定期存款,息率只得0.7%-0.8%,但(金融)债券两、三年也有3%.你说财政部的国债息率只得一半,只有2%,也比存在定期好."他说.
由07年7月至今,内地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3988.HK: 行情)、交通银行(3328.HK: 行情)和建设银行(0939.HK: 行情),已经共七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涉资220亿元人民币;债券年期分别为两年或三年,票面息率3%-3.4%不等.
要活跃香港的人民币债市,陆庭龙认为除了规模要大之外,加大人民币债券的用途、让银行作人民币债券二手交易也是一个诱因.他解释,现时投资者买入债券之後就一直持有至到期,令银行没有动力去做交易,而现时也没有明文规定,容许银行可以作二交易.
不过他质疑,"香港银行如果可以在境外炒卖(人民币债券),对内地的息口走势作投机买卖,在人民币波动激烈之下,等如曲线炒卖人民币,中央是否会容许呢?"
分析:国债登陆香港利人民币国际化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