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李荣久


  

  我和李荣久同是开原高中1967届毕业生。在校时只是互相知道姓名,没有什么交往。毕业后各奔东西,一晃就是40年。今年4月,我们应聘一起来到开原市地方志办公室第一编辑室工作。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年过花甲。过去在同一个城市工作,无数次的擦肩而过,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或微微一笑,从没认真的交谈过。通过8个多月的工作、学习、生活,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他在工作上的较真劲,在学习上的钻研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值得我学习。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荣久曾参加过建国后开原县第一部县志的编撰,并被评为先进个人。当时他是编写班子里最年轻的,外出查阅档案、采访当事人,都是他的事,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编撰经验,学到了许多史学知识。这次续写县志,他过去的经验派上了用场,他编撰志书的才华得到了发挥。在这段工作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较真劲。对待下面报送上来的材料,他总是认真地逐字逐句地阅读,对于不够清楚、不够准确的事件和词句 反复核实,务求真实准确。他常常说:“对于我们笔下的文字,必须力求准确无误,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对子孙后代负责。”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到档案局查阅档案时间最长的人,下基层了解核实史料次数最多的人。

  在我的印象里,在我熟悉的一这代人中,李荣久的剪报最多,他的藏书最多。他每天晚上都把当天的报纸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第二天上班,经常给我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开始我们常常回答不上来,为了不被他问住,后来我看报纸也不再走马观花了。他对一些时尚的新鲜词汇很敏感,如“草根”、“达人”、“山寨”、“八卦”……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因此,我们也跟着学了不少新东西。他对清史和近代史也有一定研究,能讲述清朝12帝的兴衰史,能准确说出近代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详情。这次续写县志,他查阅了大量的报刊,借鉴了许多外地的史志材料,还经常上网搜索相关问题。有时为了弄清一件事、弄准一个词,宁可晚下班,甚至双休日不休息,也要把问题搞清楚。

  十几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李荣久热爱劳动、不怕艰苦的军人本色。过去在企业当书记、厂长时,厂区环境相当不错,曾被上级评上过“花园式工厂”。后来他到环卫局工作,对保持环境卫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身体力行,天天早晚两次清扫室内外卫生,他的办公室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退休后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由于长期养成的军人作风使然,他每天都早来晚走,先把走廊拖一遍,再把室内的灰尘吸干净,把桌椅擦光亮,然后再到水房打来开水。晚上也是先把卫生收拾好了再下班。看见厕所脏了,他及时处理;灯坏了,他立刻拿来板凳,上去换上新灯泡。有天早晨,他来得很早,看见院子里刮满了落叶,找把扫帚就扫起来。院子里的居民还以为他是打更的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与李荣久相处一年多的时间里,给我的体会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