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撬动成长——企业与VC/PE有效沟通的密码》诚意全国发行!
当你对我说,此书相当有出版价值时,我会当鼓励,遮蔽骄傲;
当你对我说,此书毫无出版价值时,我会软弱,绝不逃避;
前两年,出版界一直在流行出版创业读物,如教你开个小饭店,如何开一个干洗店,从成功的商人学习经商智慧,但作为从一线营销转化的策划人,我认为现在全民已经进入了知识型创业年代。知识青年一方面需要好的创业创目,另外一方面需要对于项目进行融资,我的新书《资本撬动成长——企业与VC/PE有效沟通的密码》如一场及时雨,通过多角度深视点的介绍,让企业与VC/PE相互了解,有效沟通。全书的篇章是资本市场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通俗而准确地对融资技巧和核心的讲解。读完后,即使门外汉也会获得对资本市场的基本了解;对于知识型创业青年来讲,更是一本资本市场知识的盛宴。
就如贺志刚老师说,如今,书多得令人恐惧,概念繁杂得让人望而生畏,但我诚心的希望你们,手中棒着这本书时,能感叹,这是我要找的。
世界对我来讲,已知足!
《资本撬动成长-----企业与VC/PE有效沟通有密码》目录
目 录
融资技巧篇
1. 和创业风险投资谈谈“爱” /2
白马王子,是众多妙龄女孩梦寐以求的偶像。这就正像风险投资家与项目公司或创业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白马王子的择偶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2. 打开投融资项目计划书的“中国结” /7
国际投融资项目计划书靠的不仅是写作艺术,更是内容的专业化和科学性。失败的融资项目在国内很常见,除了产品和行业不同之外,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扼腕唏嘘的故事。中国的创业团队如何撰写好自己的项目计划书?请看专家郑磊如何说……
3.点击商业计划书的“死穴” /11
对创业者和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商业计划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实际上,在投资人一方看来,却发现越来越少地看到有阅读价值的商业计划书了。融资方与投资方匹配低,与商业计划书存在的问题有直接联系。那么,有阅读价值的商业计划书是什么样的呢?
4. 反向收购与IPO,哪个才是你的最爱 /15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通过反向收购买壳上市与IPO(首次公开发行)已经成为海外上市两种最为常用的手段。对于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而言,这两种手段孰优孰劣?哪一种更能“少花钱多办事”呢?
5. 请VC一定要当成婚姻认真对待——天下互联CEO张向宁谈融资技巧 /17
虽然目前风险投资很热,但很多公司不一定非得找风险投资。如果企业非得请一个风险投资商,那就一定要当成“婚姻”来认真对待,而不是当成“一夜情”。您同意张向宁的这个观点吗?
6. 如何挑选OTCBB的壳 /20
OTCBB的壳分为三种:一是没有挂牌、未完成申报但很干净的壳;二是在OTCBB上挂牌但未根据美国1934年证券法要求申报的壳;三是在OTCBB上挂牌并根据美国1934年证券法要求申报的壳。那么,选哪一种最适宜呢?
7. 内地企业融资可更多采取私募股权方式 /22
国内企业进行融资时,可以更多地考虑采取私募股权的方式进行。目前比较流行的私募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夹层融资、股权融资三种方式。其中前两种融资方式又可衍生出债务与优先股融资,这种方式兼具股权与债权的特点,最典型的便是可换股债券。
8. 房企融资 多点开花突重围 /24
在资本市场上市,可以说是很多房企的梦想。目前,可供房地产商选择的融资渠道有如下途径: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股权融资、房地产信托、利用外资、产业基金、其他融资渠道(融资租赁方式)。从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情况来看,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其中,预付款、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占到了房地产业融资方式的70%。
9. 中小企业融资新时尚:想融资,找PE /28
以往企业缺钱时,首先想到的是找银行。随着PE在中国的发展,这个习惯慢慢会发生改变。“想融资,找PE”,可能会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时尚。
10. 创新融资:12大策略等您用 /32
交钥匙工程策略、回购式契约策略、DEG融资策略、产业投资基金策略……还是请大家自己详细看吧。
11. 中国企业如何寻风投、引风投 /36
在网络泡沫经济之前,基本上公司跟风投的人一块吃个饭,写上三句话,可能几百万美元的风投就进来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风投比较谨慎……
12. 中小企业如何在美国融资 /38
中国企业若需在美融资,最有效的途径分别是:股票上市、风险资本、私募。中国企业若在美国上市,可选择在美国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或其他地区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但与中国的地区交易所不同的是……
海外上市篇
1. VC领军人物热议境内外上市选择 /42
成功经验表明,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和不同的融资要求来挑选市场。比如目前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上市较好,而通信增值服务业企业在境外比较吃香……
2. “群岛现象”大解密 /44
维尔京、开曼、马绍尔、百慕大,这些浩瀚大洋中的群岛们,似已成中国内地企业的“麦加”,它们如朝圣般趋之若鹜前去“开光”,以求得一张“洋”身份证。百度、新浪、网易等耳熟能详的名企,都来自这些岛屿的群岛公司。究竟为何扎堆“上岛”喝“咖啡”呢?
3. 走,到韩国上市去 /48
李永铎,2005年才上任的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中国了。他的夙愿,就是要把黄海之隔的中国企业拉到韩国来上市。以往人们的目光更多是远眺于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而如今大家突然发现,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有一条企业上市之路。
4. 鼎助中国企业叩开欧元资本大门——独家专访欧交所上市部副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潘康 /52
作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股票市场,欧交所目前是世界主要融资市场之一,欧洲及世界诸多顶级企业如汇丰、美孚、麦当劳等均在此挂牌。针对欧交所优劣势以及中国金融形式和企业上市情况,潘康制定了欧交所的中国发展战略,并对中国企业上市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
5. 《萨班斯法》横扫在美上市公司 /55
自2006年7月15日起,在美国上市的全部公司(包含中国企业)将被要求严格遵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最要害的是两点,分别是第302条款和第404条款。其中第302条款主要是强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第404条款则是萨班斯法案中最难操作、最复杂、耗费成本最高的一个条款。其核心“创举”在于,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提供不实财务报告的,有可能将被处以10年或20年监禁的重刑——这和美国持枪抢劫的最高刑罚相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同样不例外,那么我们将如何去应对呢?
6. 走向德国二板市场 /60
在此上市需要什么条件呢?主要有:新股价值至少500万欧元;上市流通的股份至少20%,建议25%;两家以上的发行商对股票交易负责;新股向公众发行6个月后,旧股方可出让……
7. 上市审查最宽松的英国AIM市场 /62
AIM市场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型公司所提供的市场。AIM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企业规模、经营历史、企业业绩以及投资者拥有股份的比例均无任何要求,在上市审查程序上最为宽松。
8. 如何走进中国香港创业板 /64
2008年5月,中国香港《创业板咨询总结》咨询公众结果,设定了包括申请人在前两个财政年度的净现金流入合计不得少于2 000万元等指标的高门槛。自2008年7月1日港交所开始实施新规。
9. “龙筹股”舞狮新加坡——访新交所高级副总裁兼上市部主任黄良颖先生 /67
新加坡的市场及投资者很喜爱中国企业,并将这些中国企业亲切地称为“龙筹股”。除股票上市外,企业也可选择以房地产信托基金、全球存股证或外国债券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10. 企业境内外上市成本大比拼 /70
中国中小企业板的发行成本与维护费用总额最低,与中国香港创业板大致同在500万元的水平。而中国企业若想在美国和英国上市,首先必须应付高额的成本支出。
11. 内企海外上市莫跳十大陷阱 /71
企业在上市前后有哪些陷阱需规避呢?结合很多企业已经遇到的各种问题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外部陷阱与内部陷阱。
创业时评篇
1. 走“投”无路 /76
走“投”无路的风投需要企业,但只需要能助其赚大钱的企业。因此,企业的走“投”有路,还要靠自己踏踏实实把实力做起来。
2. 高盛与“猪坚强” /77
高盛之所以热衷于在中国养猪,完全是养猪业所蕴藏的巨利驱使所致,是高盛在投行业低迷之际向“猪坚强”学习并寻求生存的一条途径。
3. 创业板:“贵”在知识产权 /79
推出创业板,并不是希望那些小作坊也来圈把钱。创业板的关键在于“创业”二字,而创业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新”。
4. 创业的春天来了 /81
2008年3月5日,神圣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当温总理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出创业板市场之时,创投概念股股价直线上升。资本市场真真切切地感到,这次创业板之春真的来了。
5. 博会做“眼” ,创新立“势” /83
“双博会”,其实扛起的就是创新大旗。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我们的文化项目和国内外资本有效对接,只要我们的科技创新转成现实生产力,并且从微观企业做起,中国创造之眼必活,创新中国之势必立。
6. 期待中国的亚历克斯和赫伯特到来 /84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只要心在转,就不会有愚死的汉!我能,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要能人所不能!真心期待着中国的亚历克斯和赫伯特的到来,诚心盼望着越来越多的邓中翰与周厚健!
7. 为“对对碰”叫好 /86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起,中国经济又在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对对碰”为融资渠道较单一、融资规模过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融资平台,也为中国PE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贴身学习的机会。
8.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VC界处在十字路口 /87
“11号文”与“29号文”在很大程度上封杀了此前红筹上市且收益不错的曲线上市之路。整个VC界又处在一个历史十字路口。股改的开始又使VC业回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9. 踏踏实实先做头脑企业如何 /88
中兴、华为、大唐和联想,已经给大家树起了一个个民族地标。面对“中华大联想”,愿我们所有企业最好先做个“头脑企业”吧!
10. 文化撞资本 老字号全聚德复活 /89
“全聚德”,虽是只“烤熟的鸭子”,然而IPO后似乎立马换了基因一飞冲天。这不仅是老字号借助资本壮大企业的新标杆,也是城市借道老字号打造城市品牌及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新标杆。
11. VC姚明 /90
谁都知道投资互联网能赚钱,连姚明都知道了。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信心比米饭要重要得多。希望在他们中能够尽快涌现出站在大洋彼岸的胜者。
12. 创业板 呼声又从深圳出 /91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适时推出创业板,呼声又从深圳出。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也是一个历史的拐点。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证券市场在经过十几年的超常规发展之后必须把握住这个时代机遇,必须认清与新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历史性拐点。
专家荐言篇
1. 徐洪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如何破局 /96
为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早在7年前徐洪才就提出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9+1+1”模式。这一模式的含义是什么呢?
2. 单祥双: 本土PE/VC大发展要奉行“三低”原则 /104
音乐界有“三高”,可单总说创投界要“三低”。到底是哪三低呢?
3. 南京:创意产业对接国际资本 /106
在很多产业,100亿做不成大事,但在文化产业却蕴含巨大价值。2亿美元就足够投资者在新媒体市场里面创造70倍的价值!
4. 黄鸣:创业老板成功十要素 /109
创业成功的最本质要素,不应该用能力来描述。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和意识,然后经过学习、改善、历练等诸多有意识的强化过程,就有可能获得所需的各项能力,实现创业成功。
5. 熊晓鸽:坚定看好中国的创业机遇 /112
如果开了创业板,再有了像美国硅谷银行式的服务,中国就是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最好天堂。
6. 张晓锋:次贷危机下中国股权投资依然大有可为 /114
次贷危机已成为金融界的历史性灾难,所幸我们只是隔岸相望,海啸过后留给中国私募基金的也许更多的是机会。
7. 辜胜阻:五大方面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 /117
1人创业可带动近5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那么如何推进创业呢?辜胜阻建议,应该从5大方面,即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集群、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等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
8. 栾华:创业企业该如何防范风险 /120
创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并将贯穿创业的全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防范风险呢?专家栾华有何锦囊妙计供您参考呢?
创业人物篇
1. 金山董事长求伯君:有梦想 谁都了不起 /124
在中关村乃至中国IT界,求伯君可谓无人不知,关于他的故事和传奇已无须再赘言。创业20年后的求伯君和未来金山会是啥样?
2. 胡旭苍:一个PE“土八路”温州求索的心路历程 /129
东海创投,是温州首个按国际模式设立的本土民营PE机构。然而在记者采访关键人物胡旭苍时,为何他说,要采访就采访环亚创投的胡旭苍,而不是东海创投的胡旭苍呢?为何他又自称是PE“土八路”呢?
3. 唐骏:“打工皇帝”是这样炼成的 /132
“打工皇帝”唐骏加盟新华都时,“转会费”10亿元。纵观他一路走过的职业轨迹,又能给创业者怎样的深层次思考呢?
4. 常兆华:一个“非典型”型山东大汉的创业故事——上海微创多轮融资之启示 /136
“最聪明的人”却要放弃美国舒适的生活,并坚持回国创业?创业过程中却差点失败倒下?然而,他最终却站起来了,而且成功了!
投资对话篇
1. 对话蔡达建:医疗、健康业是我们的投资最爱 /144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让VC们也自身难保。不过,在很多行业出现严重“缺血”时,有些企业却是“造血”的,而且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即从事医疗、健康产业——一个有生命就有需求的产业。深圳高特佳看重的就是这样的行业。
2. 对话邵红霞:投资一定要熊市进牛市退 /146
达晨的钱会投给哪些企业呢?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投资?“我们看人,特别在中国,人要是投对了,团队看对了,基本上就成功了60%。”
3. 对话伍德、张希: 我们德丰杰盯上中国清洁能源项目了 /149
德丰杰在华投资的38个项目主要涉及TMT行业、集成电路、卫星导航、医疗器械、连锁消费以及职业技术培训等领域。
4. 对话何国杰:广东风投——风景这边独好 /151
一个企业要获得风投青睐,首先要用股权来融资,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新投入资金的使用方案和预期效果等,财务也要公开透明。
5. 对话温天纳:用本土特色打造中国创投产业 /153
创投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创投业要做得大,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和具有自主创新高增值的产业,再通过中国本土的特色,打造中国自己的创投产业。
6. 对话张昊:做资本与实业的红娘 /156
在中国,玩资本的人很多,做实业的人不少,但真正潜下心来将这二者完美嫁接的人却不多。张昊和他麾下的融勤国际,正是这不太多的人中的一分子。
7. 对话黄奇帆:渝富模式——国企改革价值样板 /159
简单讲,渝富公司功能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企业不良债务处置功能;二是企业资金周转和托底功能;三是企业发展投资和资产重组的杠杆作用。
8. 对话陈工孟:以风险投资促创新经济发展 /164
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创新型企业,形成产业群视窗和创新型经济,要依靠风险投资。这是二者重要的结合点。美欧和以色列等近10年创新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证明,风险投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加速器,对推动创新型经济,尤其是推动科技型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作用极大。
创投案例篇
1. 当软银爱上盛大 3年赚1 400%全身而退 /170
风投的做法如同借腹生子,千里挑一选个好项目是成败的关键。从2003年软银亚洲播“种”盛大网络始,不到3年的时间,其投资收益高达1 400%!正因为其经典,该案例走进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他们彼此是如何“借腹”“引种”并“收获”的呢?又给投资人何种启示呢?
2. 广东创投是如何“施法”广东榕泰的 /174
短短2年时间,广东榕泰就从粤东一小民企跃居成国内著名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广东创投到底使用了什么“魔术”呢?原来是其装了一部内存现代企业观念的大脑,传经布道重组董事会,变家族经营为现代企业管理,及时抓住机遇实现国内IPO……
3. 黄立冲:我是如何借PE“丑人”重塑互太纺织的 /178
对于一家资金充裕、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是否还有必要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融资呢?面对安逸与享乐心态充斥着大多数股东的头脑,面对着类似家族企业的种种难题,黄立冲是如何借PE成功重塑互太纺织的?原来他的答案也非常简单……
4. “高新投”投资大族激光2年增值6倍 /181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仅用2年时间在深圳大族激光公司投下的438.6万人民币,瞬间变成了2 400万人民币。这令深圳这家最早的高科技投融资担保公司尝到了创投的成功。2年增值6倍!这是创投的胜利,也是资本的喜悦。
政策解读篇
1. “国家金融30条新政”勾勒创投资本投资路线图 /184
2. 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创投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190
3. 创投业迎来发展春天——权威解读《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199
4. 从“大话”麦哲伦探索新大陆谈PE投资法律环境 /207
5. 新《合伙企业法》解禁中国风投 /211
附 录
1.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214
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2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226
4.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时间:2005-10-21 文号:汇发[2005]75号)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