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产业助推力的突然提速,2004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可以被视作一个重要的背景。此后,促进以本土原创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加快形成,成为每一轮产业“新政”最为迫切的指向。经政策“催熟”,中国动漫产业表面上最积极的成果即是本土动漫产品种类、数量持续增多,尤其是本土制作的电视动画总时长连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繁荣”表象背后的“暗流涌动”中,动漫产业生态“乱象”频仍,其系统性紊乱、体质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将近五年,具有示范意义和盈利能力的本土动漫产业链至今仍未孕育成型。
企业忽悠地方,地方忽悠中央
----祈祷吧,不要成为“庞氏骗局”的翻版!
“乱象”之一,是“骗局”成为常态。
多年相互熏陶和浸染,不断有专家用动听的国际化“故事”鼓噪人心,动漫产业领域的“玩家”几乎铁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至今最能“忽悠”的一个群体。若不擅长“忽悠”,如何想象得出一个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缺少成功典型案例的行业可以让全国上下那么多地方政府“趋之若鹜”?最初是所得税“三免两减半”,动漫企业可以视作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结果实践发现,太多动漫企业三年无法实现盈利,无“税”可缴,于是“免税”成为一纸空文。扶持政策于是升级,只要注册和税收户管落到地方重点扶持的动漫产业园区,就按注册资金一定比例给予“开办费”,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例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不等,园区内产出的动画片,只要在中央台、在省台获播出,每集奖励金额“明码标价”,一千到三千不等,全国各地动漫园区内注册的动漫企业越来越多,“套现”就走的有之,友情“留守”的有之,动画制作投入急遽压缩,电视台卖不出价钱不要紧,地方财政资金“落袋为安”是关键,国产动画片“数量”和“质量”由此表现为“负相关”。扶持政策不得不继续升级,据业内人士说,已经有地方的动漫产业园区提出如下入驻优惠政策,动漫企业能够拿出数分钟的样片即奖励五十万,剧本能够在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即资助两百万,这般魄力,已经与大街上撒钱没有本质区别。园区、地方是“心甘情愿”地被企业忽悠的,接下去他们还不得不去忽悠中央,这年头,哪个地方不玩“动漫产业”就好像不懂“经济”、没有“文化”似的,不懂经济,哪来民生?没有文化,何来面子?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挂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没有见到,能够形成国际影响力的大制作更是遥遥无期,必须承认的是,国家部委看到了地方的重视和园区的努力,看到了地方的政策支持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部委的期待,那么,“量变”引发的“质变”是必然要到来的。“庞氏骗局”的本质是总会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但是只要还有地方对动漫产业有着“前赴后继”的勇气和热情,这事就有不成为“庞氏骗局”的希望!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虾米没有了怎么办?
“乱象”之二,是“食物链”断裂。
“产业链”和“食物链”有十分相似的地方,“食物链”上某个环节断裂可能对生态产生致命危害,“产业链”同样如此。年度贺岁动画大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以600万投入实现9000多万的票房,被大多数人乐观地视作“动画电影”这种文化产业形态的突然兴起,甚至有人由此看出了中国独特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初露端倪。我却持悲观态度,这是多么经典的“大鱼吃小鱼”案例!广东原创动力作为《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电视的版权所有人、动画电影的联合出品人,在这个案例中的利润分账数目至今没有公布,我们知道的是,三年多五百多集动画电视,这家公司是贴钱在做,没有盈利,我们也知道,没有大型传媒集团的支撑,这部动画电影可能根本就是“胎死腹中”,所以,这个“小”公司没有议价能力,同时,也别以为动画电影带火了衍生产品可以让它大赚一笔,你四处看到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其中能够为这家公司带来收入的正版产品或许不足百分之五,更有知情人士透露,衍生产品的开发授权早就不在原创动力手里,悲夫哉!
优质资源、信贷资金向大型动漫企业,尤其是卫视、省级少儿频道等电视内容运营机构高度集聚,接下去是上市融资,再下一步就是“鲸吞(兼并)”,所谓的行业内优质的融资平台在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的驱动下,逐渐失去了服务行业需求、改善行业环境、推进行业发展的耐心和基础动力,不断收购的同时,不断体内发育上下游关联企业。事实上,作为大鱼,“鲸吞”是一种习性,更是维持自身机能运作的重要保障,但是,没有众多的各色小鱼环绕在身旁,没有成群的虾米繁衍生息,一旦遭遇“种群病变(大批中小动漫企业退出行业)”,它又将要依靠什么来存活壮大?这里有一个“含泪”的笑话说给大家听,说拥有著名的“小*孩”形象的某动画公司,获得了与国内某大型电视机构合作的机会,拿了少量定金后即上马赶制了一批原创内容,结果内容播出两期就被以收视率低为由“下架”,后续货款打了水漂,企业元气大伤,原以为的救命稻草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所以说,动漫产业的生态就是这样,虾米怎么敢与大鱼“同舞”?
产业资本不进去,金融资本进不去
----自己和自己怎么玩?
“乱象”之三,是自己个儿玩。
自娱自乐,还能赚钱,广告中是有的,现实生活中则极少,动漫产业目前的状态,就有几分自娱自乐的意味。“没钱”,现在的动漫企业无奈到只有这两个字,自己的钱已经砸进去不少,眼看快要听到个“响”了,不能不继续砸,可是砸自个儿的钱毕竟心疼,在这个节骨眼上,金融风暴的大潮下,人人捂紧口袋,产业资本、风险投资估计都打高尔夫去了,就是迟迟不肯进来。谁还敢进来呢?听说宏梦卡通很牛,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都不弱,甚至可以直通国家部委,按照“上市”的模式老老实实布了局,就等着融资套现立马走人,结果扎扎实实给自己下了个套,上不了纳斯达克,那些进去一起“玩”的资金也退不出来,这就好像朱新礼一年多没把汇源卖掉如今只好回来乖乖地再“实业”,资本市场总是不那么好玩,有时也不是我们一些动漫企业玩得动的,还是要规规矩矩增强“体质”啊。
听说央行这样的金融资本想进“动漫产业”。这是令人意外的消息,要不是亲身经历我是怎么都不敢相信的。但是一没“抵押品”,二没“人品”,那些搞金融的对动漫“产品”着实也看不出个好坏,怎么就没有一些中间机构为银行和动漫企业间提供评估、担保之类的服务呢?疑问归疑问,市场的归市场,但凡能做的,相信一定会有先行者勇于尝试,我们只需拭目以待。
所以归纳起来,动漫产业的生态污染真是严重到几乎不可收拾了。想想网络游戏产业是怎么起来的?与动漫产业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政府没有倾注太多精力和政策,也没有一定强求本土化原创,你爱作韩国代理的,风险自负,你有本事作本土原创的,适时鼓励,最后就是六个字:既成事实,认账。没有大力扶持,也没有刻意扼杀,凡事先看看再说,出了问题一点一点解决,网吧的问题、网络沉迷的问题,国人聪慧,总也有解决之道,既然网游无足轻重,为什么一定要强把动漫产业视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否关系紧密的战略型文化产业呢?放松些,大自然有净化功能,还是让它慢慢回复到原初的自然生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