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语言学教授,英语很好、学问很好、态度很好、气质也很好,她会总是面对你彬彬有礼地微笑,而且能准确地与你握手,甚至她在教书的时候还能在黑板上准确地板书,但是她实际上是完全的盲人。杨佳是我在哈佛肯尼迪学院2000-2001年度梅森项目的中国十同学之一。我们同学时代的杨教授从不耽误读作业、做作业、发言与参与班级活动。每次上课的时候,总看到她用一个特殊电脑记录老师的讲课,那个电脑看起来挺笨重,但她总是在那搬弄着,那是个装着她用来听课软件的电脑。而且杨佳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一大半是用这个软件听起来、学起来、教起来的。那个时候的杨佳就是我们从中国同学到外国同学的活生生的发动机,那么认真的一个盲人同学,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没有给自己寻找偷懒借口的机会。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盲人国际学生。
杨佳本来就是个才女。15岁的时候考上郑州大学英语系,19岁教大二英语精读课,23岁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留校任教。1992年,29岁的她被“黄斑变性”眼疾的诊断书宣判了失明。就是这位失明的老师为中科院的博士生开设了20多门英语课程。杨佳不想让学生看到她是个盲人。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除了备课时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她也想了不少招儿:她写板书时,用左手贴在黑板上丈量着尺寸;操作台上本来是平面的按钮被她悄悄地贴上了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胶布;她会在第一节课时间提问到每一个人,她也记得每个学生的声音。杨佳创造出来的“三V”教学法Verbal(词汇)、Voice(声音)和Vision(形象)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能力的时候产生了非常高的效率。
杨佳不只在学生中人缘很好,我们同学活动或者要求大家参与的社会活动,她基本上都不落,她很少把自己界定为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人。她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她是中国盲协副主席,致力于为中国盲人社会福利的服务,她也是首批当选的12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中的一名中国委员,推动了世界第一部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的制定,参与起草了《北京宣言》。担任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工作专家顾问时,主持制定的志愿者跨文化沟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她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知道最近杨佳入围“首都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目前到4月30日正在接受群众网络投票,特此请大家给杨佳教授投一票:http://www.bjwmb.gov.cn/wmrx/ggcy/myzj/gdrw/。
(图片选自www.baidu.com)
昨日场景:作为JP摩根的嘉宾出席香港摩根资产管理论坛,为近千名香港听众演讲如何认识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机会。与摩根高管层见面。香港也是阴天。
今日小诗:
鸟杳
水锁的小岛,
莫名鸟儿曾有一搭没一搭地叫。
突然享受一日的安静,
当雨没完没了。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红番绿菠
水绿嫩菠菜一斤,去根,洗净备用。大红软熟番茄两只,忌碰伤,在沸水中小煮,然后去皮抠柄切成片。起橄榄油锅,将番茄片倒入,炒三分钟,盖锅小煮三分钟,茄化如汁,加食盐、鸡精酌量。倒入菠菜,炒一分钟后装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