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歧视"危害和正确对待"歧视"问题?
个人声明:
本文除本网站之外,其他任何网站/个人链接或使用,均须本人同意。
下面正文:
歧视是社会责任范畴重最为严重的四大不符合项之一,与雇佣童工,强迫劳动、骚扰(性骚扰等)、扣罚法定最低工资同罪,同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企业和单位都必须严格禁止,在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比如《就业促进法》也明文规定了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等歧视;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也明文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也有相关不得歧视明确规定。
在今年4月我国又发布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也规定了人身自由、受教育、妇女儿童等权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次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上面这些都明确了社会基本的正义准则,便于良好和依法管理、规范各种社会行为,因此在企业或单位制定的标准中不应带有对身份限制的诸多“歧视性”规定,对增加社会和民族的凝聚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同企业单位之间的和谐关系就要良好的社会效应。
而在实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歧视还是在一些情况下存在的,比如身高歧视、相貌歧视、身体状况(乙肝及HIV/AIDS)歧视、婚育状况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歧视的种类至少有16种之多,这些在企业或单位的操作过程中违背法律法规的做法,给社会生产力造成很大浪费,漠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些部门的特殊性而要相应的资格,但是这些特殊性必须依据国家的明文规定才可以实施,如司法资格、会计资格、报关员资格等,这些特殊规定不属于歧视的范畴。
现在我们再看看歧视有哪些具体类型:
1、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2、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档次的位置上;
3、人力资本投资歧视: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
4、性别歧视: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则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
5、年龄歧视:很多单位对大学生要求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或者要求工龄达2年、3年或5年;年龄限制的坎主要设在25岁、28岁、、30岁、32岁和35岁五个点上,这些限制严重阻碍国家的用人制度。一个人年龄在35岁以上正是风发正茂的时期,不管是从工作经历社会阅历上正是为社会和国家大有作为的时候,很多企业和单位明文年龄歧视,与我国的法律法规严重抵触,我国法律规定不得雇用童工(16周岁以下),对于年龄上限没有规定(事业单位有退休年龄的规定,但是没有规定退休后就不可上班工作),意思是只要能胜任工作都可以为社会出力,因此这些带有歧视性质的企业和单位打出年龄限制的政策措施,应该得到严厉禁止,从而发挥社会生产力潜力,在一些国外跨国企业和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成为企业开展经营的必须前提条件,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对歧视定义的:
所谓歧视(英文:prejudice;discrimination) 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见,偏见进一步就会发展为歧视。歧视他人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领域里,表现程度也各不相同。。
国际劳工组织1958年通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中界定:“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另外,“有关成员在同雇主代表组织或工人代表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存在——以及其他有关机关磋商后可能确定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的其他区别、排斥或特惠”,也是歧视。“包含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实的种类越来越多,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分数歧视,特长歧视,血型歧视,价格歧视,姓名歧视等等。
下面我们在看看劳动力市场对歧视的定义,这个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指那些具有能力并最终表现出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比如长相、身高、年龄、个人爱好等)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下面我们在看看如果你遭遇歧视,你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呢?
1、保持自尊,积累力量:因贫困或失势而受到歧视,要挺直腰杆子,保持应有的自尊。在公开场合受到歧视时,你的自尊心会面临着挑战,这时的你千万别发作,不妨多想一想你的职责,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某些幼小的动物在生存条件对自己变得不利的情况下,选择冬眠,以躲避严冬的伤害。它其实并没有死亡,而是在不断地保存和积累着生命的能量,以迎接新的生活。人在受到歧视时,为避免再进一步受到环境的加害,也该学学这些幼小的动物,暂时隐蔽起自己的身体,不断地沉淀和反思,暗暗地凝聚自己的学识和才干,磨砺和锤炼自己的生命力。
2、树立志向,改变印象:有些东西是人所无法选择的,比如生于穷乡僻壤,出身寒微,人们嘲笑的往往也不是这个。一个人,只有当他毫无志向的时候,人们才会轻视乃至歧视他。人在受到歧视的时候,首先应当问一问自己,到底是他人势利,还是由于自己不努力才被人瞧不起?没有志向的人,不受到别人的歧视才怪呢!而有志向的人,当遇到因难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伸以援手。有时候,你在生活中受到歧视,主要原因是他人对你尚不了解。如果刚受到歧视,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并使自己的理智受到遮蔽,就无法拉近同他人的距离。要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不妨处歧视而不惊,始终不亢不卑理智行事。
3,转移方向,走向成功:歧视,意味着挫折和阻力。在某一方向上受到歧视,朝这一方向的前进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因此,有时坚守着某一方向,还不如及时转移到新的方向上去工作。如果自己是一个真有志向的人,即使暂时受到一点歧视也不用害怕。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换一下取柴的方式就是了。
人的一生,拥有尊严就必须正确面对歧视,成功者有一种重要的气质叫做“胸怀”,我们身处不平的环境时,正是磨练自我的良好时机。因此,让我们善待曾遭受或至今仍遭受的歧视,把它当作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歧视得到禁止。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经过这样的历程,你的人生就变得富有价值,生命就会发出璀璨的光芒。
歧视会教人成熟。
更重要的是自尊自爱,正确地对待歧视问题,并运用法律法规以及宪法赋予人们的免受歧视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应当在不同场合避免歧视问题的产生,增加社会认同感,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增进团结和民族凝聚力,预防和禁止歧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