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利润猛增延缓经济复苏


424,国资委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的经营情况。国资委所监管的138家央企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194.9亿元,同比下降41.8%,其中3月份实现利润622.9亿元,同比增长26%,环比更是大增86%

上述几个关键数据说明,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依然加深,但央企3月份经营指标却出现了明显好转,盈利增长更是超乎外界的意料。与此相对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依然没有走出寒冬,经营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我们认为,对于3月份中央企业盈利增长的情况,应该理性并且全面的分析。一方面,中央企业作为维护经济稳定和保增长的中坚力量,其经营状况的改善说明中央之前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国民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初步得到了遏制,这的确令人欣慰,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冷静的分析央企利润的来源及其构成,清醒的意识到央企利润的大增并不简单意味着经济整体的复苏,经济整体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尚不知道央企3月份利润的具体来源和构成,但从2005年以来央企的利润来源和构成分析,央企的利润基本上集中在石油、煤炭、电信等不到少数垄断行业。比如,2008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9亿元,但中石油一家净利润就达1144.31亿元,中移动利润1127.93亿元,这两家企业的利润就超过了全部央企利润的三分之一,加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石化等几家垄断企业,138家央企利润的70%以上是由十家左右的垄断企业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中央企业的利润是微薄的。

当垄断企业成为央企利润大户的情况下,三月份利润的大增的确和经营情况的好转不能直接挂钩。我们看到,全球金融危机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影响之大是二战以来空前的,500强企业2008年利润总和仅仅只有989亿美元,比2007年的6452亿美元跳水85%,但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中移动等依然进入全球十大最赚钱的企业行列,因此,以垄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并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同时,325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对他们的利润也有一定的影响,据统计,3月份中石油等公司利润同比增长13.2%,环比更猛增了160%,成为央企利润增长的大户。

就此而言,我们认为,央企3月份利润大增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绝不可以此来研判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轻言经济复苏。特别是,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中央前期采取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除了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之外,绝大多数的投资项目由中央企业承担,成为本轮经济计划的受益者,就政策本身的效应时段和倾向,3月份经营状况的好转也是必然的。但这种靠政策的倾斜显然并不能确保其经营状况的持续性,而且,由于中央企业分享了更多的政策优惠,这种“政策型”利润增长虽然确保了央企的利益,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政策上的“挤压效应”。特别是我们看到,在经济形势没有根本好转,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的情况下,石油、航空等部门的提价行为虽然保证了本行业的“数据漂亮”,但增加了其他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复苏的步伐。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真正复苏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在于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在于提高中国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离不开民间资本的启动。因此,下一步一定要把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在信贷额度上给中小企业一个合理的分配比例,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行政收费,进一步下决心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费,同时,出台启动民间资本的政策措施,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细则中下决心向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倾斜。唯有如此,经济才能真正复苏,就业才能增加,转型才能成功。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