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三批投资大幅减少原因解析


  4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中央第三批投资额度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4月22日告诉经济观察报,第三批中央投资计划正在分解和落实,目前的规模大致是700亿。不过,随着地方的上报和配套,最终可能会出现小幅变化。这一规模远低于此前两批的投资和业界的猜测的1600亿---2000亿的规模。

  对于第三批投资规模的大幅下降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支出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压力很大。从中国一季度数字来看,财政收入第一季度下降了8.3%,税收下降了10.3%,支出上扬了34.8%,从该数据以及前期的财经刺激计划来看,中央财政压力确实很大。从一季度经济形势来看,情况有所好转,中央投资可以适当减少,为后期投资预留资金。

  2、第一批、第二批项目投资尚未消化完毕,新增项目尚在讨论。在前两批的中央投资项目中,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开工,或者进度没有达到要求,主要是缺乏配套资金的原因。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中央的进一步投入。

  3、为刺激社会投资预留空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正在起草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重点包括再次下放项目审核权。”4月22日,国家发改委研究员黄汉权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透露。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八条工作重点(本报以《救市第三步:激活民间投资》为题重点报道),市场随后对相关细则表现出了异常期待,背后则是民间资本在4万亿投资大潮中屡遭“挤出”的现状。中央投资主要集中在保障房、医疗等民生工程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灾后重建共六个领域。从前两批中央投资来看,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为地方政府上报项目的主要部分。中央投资退出竞争性行业,导致市场前期错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