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可在税前扣除又多了一行业--保险公司


  今日财政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至此,准备金可按标准税前扣除的行业增加至2个。另外,从国家税务总局获得消息,银行业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会很快下发。

附件:

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4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有关规定,现就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保险公司按下列规定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准予据实税前扣除:

 

  1.非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2.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15%;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3.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15%

 

  4.非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不得超过保费收入的0.8%;投资型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有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8%,无保证收益的,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0.05%

 

  保险保障基金,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令2008年第2号)规定缴纳形成的,在规定情形下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风险救助基金。

 

  保费收入,是指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费。

 

  业务收入,是指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为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支付给保险公司的全部金额。

 

  非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是指仅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而不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务。

 

  投资型财产保险业务,是指兼具有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务。

 

  有保证收益,是指保险产品在投资收益方面提供固定收益或最低收益保障。

 

  无保证收益,是指保险产品在投资收益方面不提供收益保证,投保人承担全部投资风险。

 

  二、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1.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6%的。

 

  2.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1%的。

 

  三、保险公司按规定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准予在税前扣除。

 

  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依据精算师或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的中介机构确定的金额提取。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非寿险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

 

  寿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人寿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长期健康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金。

 

  2.未决赔款准备金分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按最高不超过当期已经提出的保险赔款或者给付金额的100%提取;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8%提取。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并已向保险人提出索赔、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

 

  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经发生、尚未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赔案提取的准备金。

 

  理赔费用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非寿险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费用提取的准备金。

 

  四、保险公司实际发生的各种保险赔款、给付,应首先冲抵按规定提取的准备金,不足冲抵部分,准予在当年税前扣除。

 

  五、本通知自20081120101231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