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用人


 孝武用人

  有一部电影里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何止是二十一世纪,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才都是最贵的。秦始皇有李斯,汉高祖有萧何张良韩信,唐太宗有魏征,宋太祖有石守信,朱元璋有刘伯温,乾隆爷有纪晓岚。汉武帝身边的人才就更多了,有一个智囊团,其中佼佼者就有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弘、公孙贺、司马相如、司马迁、张骞、韩安国、主父偃、汲黯、霍光、桑弘羊……简直是人才济济、星光灿烂。其中,还有一位外国人,叫金日磾(读如金密低)。

  汉武帝用公孙贺等等,属于常规战术,因为,都是汉人,是自己人,用着放心,也方便。可是,用今日磾,则有点儿属于非常规战术了。因为,今日磾是一个外国人,而且是战败国的。原来,汉武帝派军征伐匈奴,匈奴休图被杀,休图王太子日磾被俘,汉武帝因获休图王祭天金人,因此,赐姓金,于是就叫今日磾。金日磾及其家人沦为官奴,拍到黄门养马。那一年,金日磾年仅十四岁。

  汉武帝开生日爬梯,叫皇家马队出来助兴。当他看到一个彪悍的小伙子牵着一匹汗血马出场,顿时惊呆了:这小子,太帅了!目不斜视,仪表堂堂,有异域特色,非本地风光。一问,果然,这,就是金日磾在汉武帝面前的首次亮相。汉武帝立刻提拔他为马队的艺术总监。后来,金日磾的官运亨通,成为皇上身边的重臣,主管意识形态。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战略。也只有汉武帝,才能有此胸怀。你想,金日磾是敌人的儿子啊,把他搁在身边,会不会是一枚定时炸弹?如果这厮要做勾践,武帝岂不就是吴王了么?用,也就用了吧,还要让他主管意识形态,难道武帝不知道,和平时期,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么?如果国民都被这样的一个外国人洗了脑子,这不是自己找死么?

  然而,汉武帝没有这样小气。同样,这个金日磾,也是一个大气的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被大汉整死,就和大汉不共戴天了。相反,他倒是颇有一点儿国际主义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向往农耕文明,舍弃游牧生活。来到了长安,仿佛林妹妹进了大观园,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不仅如此,在皇帝身边,十几年都目不斜视。皇上要把他的女儿调到后宫上班,金日磾婉言谢绝了。金日磾的儿子因为犯了生活作风问题,竟然被金日磾亲手杀死。这事儿,感动了汉武帝,都流泪了。这样的忠臣,比藏獒还令人放心啊。因此,当皇上安排后事的时候,金日磾和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等一起,成为托孤大臣,受到重用。

  汉武帝托孤的时候(为了防止主少母壮,吕后专权,汉武帝临死前杀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霍光说:“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说:“我不如霍光,再者说了,我是一个外国人,陛下这样重用我,会让匈奴笑话的。”都是实话实说。汉武帝用人不疑,还是让金日磾担当大任了。

  因为,皇上知道,什么人都可能背叛自己,只有这个金日磾不会。因为,这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忠心耿耿的大臣。金日磾曾经救过皇上的命。一次,汉武帝在林光宫休息,马何罗兄弟准备行刺,被金日磾发觉,暗中埋伏在汉武帝的身边,成功制止住了一起恐怖事件。在搏击中,汉武帝怕误伤了金日磾,还让侍卫小心、小心,可见金日磾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

  金日磾这样的死心塌地,其实,也是源于汉武帝的宽宏大量。当汉武帝得知,这是一个敌人的儿子,并没有设防,反而重用。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道理,是天下的通理,并非只有汉人才知道的。

  从私情上看,金日磾有“认贼作父”之嫌。可是,从公理上看,金日磾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是民族团结的先锋。(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