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赋予教师整合教材的权利,很多教师也据此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像上例那样,教师自身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正确解读编者意图,就贸然对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还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往往还不自知,认为自己的设计处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不会错,反而把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底子薄,配合不好,不爱动脑筋,不愿参与,而很少反思自己,这是十分有害而值得警觉的。衡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究竟如何,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合学生学习,能否有好的学习效果,而不能单纯地用是否符合什么新理念来框定。一句话,要“以学定教”而不能“以教论学”。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重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是根本,设计得天花乱坠,但不能被学生所接受,不能促进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的时候,千万要以正确解读编者意图为前提,毕竟教材是教材专家吸取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汇集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而形成的指导性文本,你用其他素材取代书中例题的素材也好,你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也好,一定要考虑这样是否能达到编者预期的教学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用教材”,才是有意义的重组和整合,不然就是弄巧成拙,赶赶时髦而已。当我们由一个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开发者的时候需要主见,需要智慧,需要研究,需要创造,而静下心来正确解读教材、悟透编者意图是前提。
很多教师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