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写工作心得的习惯,也鼓励同事们养成这种习惯,不是记流水帐,而是内心的深度感悟。我们把各自的心得拿出来大家分享,相互学习。有时候我也会在同事们的心得中留下我的想法。
这一篇是去年一位刚加入理想彼岸的新同事写的,那时候她刚大学毕业,之前也在理想彼岸实习。正文中灰色部分是我与这位同事的交流。
半月工作心得(7月5日-7月20日)
已经开始渐渐熟悉理想彼岸的工作环境了,它已经同我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在理想彼岸的日子加在一起虽然只有一个月,但通过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接触,我已经开始为我能得到这个机会而感到荣幸了。曾经很不喜欢工作总结的我,而今终于发现了它的好处,这是对自己一个很好的梳理。夜深人静时自省两周来的工作状况,想到几个关键词,我想用来作为总结工作心得的脉络:
一、精品
这是我在理想彼岸受感染最深的一个词——精品。大到策划、文案、活动,小至一篇文档、一个电话,总之无论是什么,只要是从理想彼岸出口的一定要是精品!我是一个偏于自卑的人,曾经以为是因为谦虚过了度,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不是因为谦虚过头,而是因为自己拿出的东西不是精品,不足以支撑自己的信心。只有做出的东西够精致,做到胸有成竹,自信也才能自然地体现出来。
自打精品的概念出现在脑海里以后,有一些一直混沌在脑子里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了。凡事只有尽力而为,真正安静安静下来,才能专心致志去做自己的事,如果在没做之前就想着要怎样的成功或因为不自信而担心失败,就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也就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有信心地去面对自己想做的事儿,不仅关系到是否会做好手中的工作,更关系到是否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解放。对我来说亟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忽略掉约束我思想的想法,勇往直前。
精品可以提升自信,同时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很遗憾我为什么没有早些明白精品的概念,吃了很多不自信带来的苦,但更幸运的是,我终于又解开了一个疑惑。虽然还不能即刻起就事事都做成“精品”,但我会从即刻起努力把事事都做成“精品”,把精品的概念印在脑里,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我离优秀会更近一步。
想成功的意愿是好的,但要把梦想变为现实,就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稳扎稳打去实施。成功者的成功一定是依靠精密的计划实现的。“胆欲大而心欲小,知欲圆而行欲方”,就是说胆子要大,但思考要周密,设计要全面,行动守规则。这便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做“精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态度。因为不严谨,编撰万科那本书的人被我们取笑,我们说太高估他们的智商和能力。如果我们没有做“精品”的严谨态度,也许我们出品的东西也会被人取笑,从而瞧不起理想彼岸和理想彼岸人。被人鄙视是什么滋味呢?我们一定不想吧!那么,请记住“取法乎上”这个道理,就是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就是说,做事奔着100分去,仅仅能到50分;做事奔着及格去,只能是不及格。是取法乎上,还是取法乎中,取法乎下,对我们能否成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变通
做人实在,做事踏实,再去变通——这是我曾经的座右铭,参加了工作虽然经历的事情还很少,但我已经感觉到,这个座右铭必须要做一个变动——做人实在,做事踏实,还要懂得去变通。一直以来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会无条件的接受别人的任何要求,哪怕是不平等的,无论自己费多大的周折,也要让别人得到便利。可是在工作中、社会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在无法保证对方也是保有同样善心的情况下,这样的性格必然会导致我处于一种被动的局势,那么也势必会拖累到公司整体。
我想在价值观上应该做一个小变通吧,与人为善的心是不能变的,但要给自己附加上一个角色,我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必须以牺牲自我成全别人便利为准则,而是要争取双方都取得便利,最起码不要让自己做过多无用功,这样不仅减掉自己很多无谓的麻烦,同时更是提高了工作效能,于人于己都是有利无害。
当环境改变了,角色改变了,从前坚持的某些原则必然就会在某方面不再适用,此时我明白,变通才是适者生存的不二法则,这也许就是常言所道——穷则思变变则通。我突然想到所谓的外圆内方也无外乎就是这个道理,所说的圆非圆滑,更非抛弃自己的道德、良知,而是要学会变通,内心的方依然不能改变。
“有求必应”应该考虑被求的事值不值得去帮,是不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且有意义。如果牺牲别人或自己去帮,那就是对人对己都不负责任。
吃亏是福,当我们的角色仅仅是个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当我们的角色代表企业时,就不再是小我,我们应当考虑得更多,站得更高去考虑那一份大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敢委以你重任。王石说万科的责任就是做好份内的事,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王石的话可以理解为,做好份内事是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股民负责。当万科修炼好内功,更强大了,成了带头大哥,它施于社会的能量是巨大的。
“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善待别人的同时,也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职业。“助人为乐”在职场中讲就是双赢,多赢,这种赢应该才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
三、习惯
跟随优秀的人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习惯,当我们把“优秀”形成为一种习惯时,慢慢的也会变得优秀起来。从前跟别人学习过一些好的习惯,来到理想彼岸又学习到很多新的习惯,现共同归纳如下(今后会继续不断添加):
1、不说“不可能”三个字;
2、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遇到挫折或麻烦时对自己说:太棒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6、随时用零碎时间做零碎的小活;
7、守时;
8、写下来,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
9、随时记录灵感;
10、出门前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笑容;
11、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2、打电话要微笑,对方是能感觉到的;
13、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说话;
14、同理心,说话前先考虑对方感受;
15、控制住不要让自己做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16、每天多做一份“份外事”;
17、要把所有的疑问当下解决,给别人一个确定准确的答案;
18、不论哪方面,每天至少进步一点点;
19、节俭;
20、恪守诚信,说到做到;
21、自信自信自信!!!……
要把这些泊来的习惯变成自己固定的习惯,那么我相信离优秀又会再进一步了!
习惯,就是一种“自我管理”。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自我管理能力,所以,被老师或家长要求写作息时间,形成强制约束力。那种感觉很被动,很不自由。我们身边不乏优秀者,去观察会发现,但凡优秀的人都有好习惯。
四、积累
积累学习——一些陌生的名词,一些陌生的理念,让我感到着急。好在这种程度的焦急感可以为我带来动力。通过两周来的工作我认识到,积累是我这一阶段的重要修行。在接收吸纳信息方面一直都有我引以自豪的资本,就是我有比同龄人有更快的接受能力,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强的抗压能力,对于此我从未产生过怀疑。我的目标是要比常人更快速地积累,让自己的智慧尽快融进这个团队,发挥价值。我清楚,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积累,是以一个态势往前走的,忌操之过急。好的心态是一种积累,好的习惯是一种积累,优秀的能力也是一种积累,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积累错误——把所有的错误积累起来,是一个不断修正自我的过程。犯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要牢牢记住,并时时提醒自己。
想了一会儿,不知怎样过渡到收尾,就愣愣的结束吧,总结心得本身这就是一个不断添加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同于模式化的工作总结,我想没有尾声也许更符合自然态吧。
很高兴,理想彼岸让我可以听见自己成长的声音。我无悔自己的选择,也相信我会成为理想彼岸无悔的选择。
2008年7月20日
写得不错,坚持。
“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