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本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




                      (一)

      1978上大学是百里挑一,1979上大学是十里挑一,然而为梦想着读江苏某师范学院而努力的俞敏洪,两年来连专科标准都没有达到,“在家复读”了两年,最后竟然能“侥幸(俞敏洪自称)”地被最顶级的北京大学录取。

  俞敏洪真的是“侥幸”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有“努力”,才能使“成果”比“目标”更高远!俞敏洪的目标始终是“江苏某师范大学”。

  俞敏洪常常“自嘲”自己是北大同班同学中非常笨的一个,我觉得这不是他故意的夸张,他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理:只要努力了,就一切皆有可能。

      在那个年代,所有人的生存环境都是一样的。有人只“听天命”不“尽人事”,考了一年两年就“知难而退”了,可是俞敏洪“改变不了环境,就努力改变自己”。

                             (二)

      大学里学生颓废的情况,多数家长是不相信的。即使有人相信,也因为深信自己的孩子抵制得了种种诱惑,而不以为意。

      到后来真相信时,可能已经无回天之力了。

      我的文章《家长为孩子配备电脑,要火烛小心 》发表后,完全如我所想象的那样,结果没有一个大学生家长能够勉强地支持我一下。06、07的家长,有感受的人应该不少。但是,事实上这些家长随着孩子的颓废,大多数已经不再经营博客了。

      所以我私下地对几个比较铁的朋友说:电脑可以配,但是千万要“好自为之”。对他们说:当初没有认真相信我“好自为之”四字真经的家长,现在也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吭声了。

      现在又突然想起来,要对“深信自己的孩子抵制得了种种诱惑”的家长再说这样一句话:地球本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

      我绝对不是要你不相信你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一定要让你相信宇宙间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虽然这种变化都是有“因”才有“果”的,但是其起因往往是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

                              (三)

      你我每个人都是“悬浮”在这个世界上的“微小颗粒”,环境的遭遇使你我都在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这就是一直被我称之为的“人生布朗运动”。

      其实不规则就是规则,要不然“布朗运动”怎么能成为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的发展基础。

      所谓“一切皆有可能”,就是说“必然”与“偶然”之间,永远都是相互渗透、覆盖、蕴含着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所谓“成事在天”是指一个人是拗不过自然规律(或自然法则)的。但是因此你就不“谋事”了?就“坐以待毙”“听天由命”了?

  

      所以我重申,我不反对你把笔记本电脑配备给你的孩子,我哪来什么资格反对你把笔记本电脑配备给你的孩子。我的本意也不是反对你把笔记本电脑配备给孩子,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一切皆有可能,必须好自为之”。

  

  (四)

      我再告诉你另一句话“努力了未必成功,不努力必然失败”。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足球主教练说:“足球是圆的”。也就是说,我已经很努力了,努力了未必会一定成功,一切皆有可能。我认为该足球主教练这个观点是千真万确的(至于这个球队是否真的努力了,那是另一回事)。

      只要你努力过了,即使没有大成功,“我们也不能责怪地球为什么不是方的?”虽然我们不能回到起点重新来过,但是能说我们曾经的努力就不是一笔财富?

      只要我们相信:地球永远是圆的,我永远得努力,那么那个更好的“可能”也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然而,“不努力”是不是也会“一切皆有可能”呢?这是天方夜谭!

      大家看到,当年的高考状元,今天的高分大学生,读书似乎都很轻松,可是你看到了他轻松背后的努力了吗?认真学习一下状元和优秀学生的经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超高”的时间利用率。

      可是我们有的人,在大家上课读书时,他在看小说、上网。人家考了高分假期回家,在轻松寻亲访友之余还翻翻书,他挂科在身却比人家更轻松。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你所指望着出现“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迹在你真正下功夫努力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相反你就会永远郁闷于《高考是那么的优秀,大学怎么就挂科了? 》

      昨天的优秀,不等于今天可以放松。如果你凭着小聪明混日子,不再努力,就可能“挂科”,这才是真正的“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