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的思想革命——论殡葬改革与塔葬管理(原创)


殡葬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的思想革命——论殡葬改革与塔葬管理

陈绪国

 

[按]本文是笔者1998年8月18日在肇庆市殡葬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由于大会规定每人的发言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不能全文照念论文,故另外又写了一篇文章,但讲话内容与论文内容有很大出入。

那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上发表了很多优秀论文,笔者受益匪浅。虽然参加的人数多达200多人,大会上、小会上都没有什么争论,在改革的方向、目标上,大家开诚布公,取得了一致意见。

以下是发言稿,全文如下。

 

同志们、朋友们:

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至今已经执行了一年多了,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广东省是经济、文化大省,是全国殡葬改革的重点地区,在殡葬改革方面,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也一定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肇庆市是个有着优良文化传统的地区,也可以急起直追,发挥区域优势,也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赶上先进地区,而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先进地区。

殡葬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的思想革命。其作用,与人口的计划生育、与保护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必须自始至终“两手抓”:生前抓计划生育,身后抓往生安置。必须自己抓,抓自己,人人抓,抓人人。肇庆市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贫乏的欠发达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林业资源也很贫乏。因此,移风易俗,提倡新葬,节约土地,节约木材,是肇庆人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塔葬管理是一个伟大的的创造。第一,从殡葬文化学、民俗文化学和殡葬美学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殡葬形式;第二,从经济地理学、人口经济学来看,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形式之一;第三,从旅游文化领域来看,它是优秀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补充形式。

实行全方位的塔葬计划管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第一,是时代赋予你们(前辈往生人)、我们(侪辈厚生人)和他们(后辈后来人)即全体人员的历史责任,责无旁贷。第二,从国情、地情出发,人人有责任做好身前身后事;第三,是与国家规定的殡葬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一致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央领导人带头签名提倡火葬,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全国亿万群众树立了好榜样。这种改革,将城市普及到农村,普及到各个民族地区。而提倡塔葬,是为了让往生者得到更好的安置,享受佛陀般高贵的礼仪,用殡葬美学装点往生者的乐园和美容城镇的坐标。

目前,大规模的殡葬改革正处于初始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主要的有:1.改革的政策问题是宽严相济,还是紧张过度的问题;2.殡葬行业是否可以跨地区、跨所有制合资合作问题,经营单位是否可以异地拓业问题,以致对于他们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问题;3.预售、销售与价格管理问题,自买自用及产品转让问题;4.对经营单位的审计、监管问题;5. 殡葬管理区的正确选择与基地规模问题;6. 塔葬式管理是否可以在全国推广的问题;7.对于执行火葬的对象怎样奖励、鼓励的问题,是否要设立往生基金问题;8.制订殡葬管理条例细则是否要征求公众意见,统筹兼顾、防止偏差问题,怎样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9.能否实现民政事业社会化、殡葬事业产业化问题;10.殡葬文化学科学术的发展方向问题。其中,许多是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有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放开搞活,适度从宽”的政策,应当是重中之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施百花齐放的理论研讨,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话语权、知情权,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对于一些问题处理不当,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甚至会酿成负面作用。

实践证明,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违背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搞命令主义、关门主义或教条主义,对于改革事业,都是极大的损害。

广东呼唤殡葬改革,殡葬改革呼唤思想解放。改革一定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一定要有正确路线的指导。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恰当地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地有的放矢地去处理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以达到改革和谐、社会和谐的目的。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改革的机会损失,而政治上的精神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这种历史责任,任何人也是承担不起的。

祝愿大家:团结起来,夺取殡葬改革的伟大胜利!

谢谢大家!

陈绪国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八日

相关文章:

价值中国网陈绪国个人网站2008-11-10专栏文章《殡葬改革:谁来保护改革先行者?》;2009-4-4职业日志《1998年广东省肇庆市殡葬改革研讨会回顾》。

 

 

字数:18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