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医改观
卫生部部长陈竺一度说,医改方案出台以日计算,此话不假,只是出台的场面和形式不同而已。事实上,谁不知道医改要做什么呢?但是谁又知道该怎么做呢?针对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陈竺部长将近期的五项工作比喻为医改的“五个齿轮”相互咬合,相互联动,而且是一个的系统工程。部长的这个描述非常正确!可见部长医改之见、之虑!国情不可与它国之情同日而语,医改亦不可与国企改革同日而语,整个改革的制度安排将是一个阶段性、递次推进的过程,需要中长期的谋划。而且,医改是一个动名词!
我非常认同陈竺部长深化医政将是一套“组合拳”的看法。这次医政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目标就是人人受益。医改就是克服过去政府缺位的做法,解决人人可以看得起病和看得好病的公平与效益问题。计划在三年里综合完成五项重点工作,这五项工作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实施起来必须是组合实施,五环联动。
关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陈竺认为说,疾病凤险不是个人或家庭所能承受的,需要统筹共济、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在这方面政府有责任。对于患者,有保障才有底气去医院看病。陈竺透露,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明年将有-个大提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
关于基本药物制度,陈竺的观点是,基本药物是覆盖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必需、疗效确切、数量充足、剂型合适、为全民公平享有的药物。陈竺说,基本药物不是一张单子或目录,而需要制度,需要动用价格、报销等政策杠杆确保其生产、配送以及合理使用。目前普通型儿童白血病药物、主要的抗肿瘤药、胰岛素等都已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关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陈竺说,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是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薄弱环节、结构性问题的基本举措。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机制体制的革新和完善。
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他说,要把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产品提供给每一个人,包括基本服务包,如健康档案,疫苗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同时确定公共卫生重大项目,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等;还要给6岁至15岁的青少年接种疫苗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这一系列工作将能缓解看病就医瓶颈减少疾病发生。
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陈竺部长指出,公立医院应该担负起政府满足人民群众重大疾病、急症、疑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者职责。他必须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10字方针。陈竺坦言,公立医院改革确实是一个大难题。目前看病就医的供求矛盾也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但因涉及到制度安排,又要大量资金,而且改革路径也不清晰,因此只是推进试点。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
如何理解“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箴言,陈竺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忽视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公益性”难以实现;而过于强调医务人员待遇,忽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医院的发展就会跑偏,就会发展为创收的积极性。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收入水平能承受的最好服务,需要有高素质的医疗队伍,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
陈竺最担心的是基层的医疗队伍的建设。他也看到已经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要取得患者信任,就要提高水平,要有政策引导有水平的人去基层。陈竺曾专门调研过基层医生的问题。他说,基层医生主要关心三件事:一是社会地位,二是业务成长,二是待遇。
陈竺认为,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是出了校门就可以,培养医学人才周期很长。这次医改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重大举措,将在大医院建立大规模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现在大医院都是为自己培养住院医生,以后要变为结社会培养,让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在大医院经过正规培训后,可以下到基层工作。将来的新方案将会解决基层医护认为的收入待遇问题,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