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抄底海外还不如抄底东莞


   (这是http://www.jjxj.com.cn/articles/14809.html  “与其致力于解决就业还不如致力于完善社保”的姊妹篇,同时写起,却直拖到今日才草就发出)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国内的乐观声音似乎并不缺乏,这似乎足矣显示“中国信心”了。这种乐观的表现是,首先,把危机视为“危险与机遇并存”而且似乎更加强调“机遇”和“机会”。在这种观念之下,“抄底海外”的呼声不断响起,诸如抄底美国房地产、抄底美国金融业、抄底美国汽车业等等。

其次,不光有口号,还有实际行动。中国富豪组团去美国抄底楼市,虽然一套也没有买下,但是让美国卖家的确激动了一阵子,也看到了中国人的富有。还有羽毛刚刚丰满(?)的汽车行业据说正在酝酿是否要买下美国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以及欧洲的欧宝。买下不断倒闭的美国银行的行动据说也在抄底计划的考虑之列。

然而,中国官方或民间资本与其抄底海外还不如先抄底东莞。

东莞的情况到底如何,没有到过东莞的人们从源于东莞的返乡民工潮,就可以感知一二了。尽管不断有东莞上千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倒闭的消息传出,然而为了稳定和信心,消息还是被大大地淡化了,最终东莞究竟有多少企业倒闭多少工人失业也几乎成了谁也说不清楚的东西。但是毫无疑问的事实是,被誉为广大四小龙之一的东莞现在处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低谷之中。

但是东莞并不缺钱。东莞的困境是市场的急剧萎缩,而不是资金困难。东莞的民间资本的庞大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得到的。连胡瑞在推出富豪榜的时候都承认,东莞有很多“潜水的大鱼”并没有被列入百富榜名单。即便是怀疑东莞本土资本的雄厚,东莞在中国并不是闭塞的,只要有利可图,随时都有虎视眈眈的外部资本会加入进来,就像之前的情况一样。

其实,不单单是东莞,任何市场的萎缩都不会是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市场,资本都会凭借嗜利的本能蜂拥而至,这一点无须人们提醒和政府推动,千万不要怀疑资本有患鼻炎耳炎的失聪时刻。

资本没有国界,这种规则在海外的市场同样适用。美国的房子卖不出去,不是因为缺少购买力,而是有购买力的人觉得它不值得投资。这种“不值”是针对所有没有国籍的资本而言的,因此,在美国的资产被本土资本放弃而表现为危机的时候,中国的资本如果进入之后立刻就会同样发现它时下的确是没有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富豪赴美购房团才会空手而归。

抄底海外不如抄底东莞的理由是,本土资本对本土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信息掌控更加充分,与交易对方的沟通更加便利和容易。商业的一条规则是“不熟不做”,如果认定东莞的现状具有抄底的价值,那么,抄起东莞的底来会比抄底海外更有把握风险更低,毕竟我们对东莞这样的发展模式的掌握可谓了如指掌。

中国经济的确今非昔比,但是这只是我们的纵向历史比较,如果横向比较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已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体,人均数之低自不用多说,单单是绝对数,不过是危机之中的美国经济总量的一个零头而已。何以抄底美国的气概能让国人相信美国已经穷到本土资本无力抄底而单等中国资本的长驱直入?

不过,危机当中我们还是修身以敬为好。尽管来自民间的抄底之声不断响起,但是中国上层已在明确谢绝美国的“好意”,表示中国无力拯救美国,说明还不是人人都到了热血澎湃的时候,还有清晰者。

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叫嚷着抄底美国还不如就近抄底东莞,也对今年的“保八”目标做点贡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