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我们经历了什么》(2001年9月)


2001年9月

   美国《新闻周刊》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刊登了一幅漫画:格林斯潘先生哭丧着脸,手拿救生圈,站在一艘正在下沉的“泰坦尼克经济号”巨型轮船上,自我安慰说:“我们下沉的速度在放慢,这是好消息”。
   可就在此时,美国经济这艘“巨舰”又撞上了“9·11事件”这座“恐怖冰山”。
   如果在9月11日之前,经济衰退还在门槛上的话,之后,它已经登堂入室,这正式终结了自1991年开始的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
   虽然,“9·11”当晚布什发表讲话时发誓说,恐怖袭击不能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它却颇具杀伤力地“改变”了美国的股市。虽然在这一次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停止股市交易最长的纪录期间里(4天),美国人第一次把维系股市当作爱国行为,甚至有人通过互联网,向股民发邮件,呼吁人们每人购买100股“爱国股”;但从结果看,这一切都是徒劳。
   9月17日上午股市一开盘,美国人从CNN对华尔街股市进行的全程直播画面中看到,投资者们争相抛出手中股票,各大股指一路狂跌685点。
   这让美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资本的趋利本性:资本流向与爱国无关。
   虽然,加上死难者的赔偿金、五角大楼的装修费、世贸大厦约45亿美元的重建费用,“9·11”事件的直接损失约为100亿美元多一些,仅相当于美国年GDP的千分之一,甚至还比不上加利福尼亚一场飓风的损失。可它的间接负效应瞬时就让整个美国感受到了。比如:飞机的全国停飞,让美国人少了一件交通工具。
   航空业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9月19日,美国联合公司和美洲航空公司各自宣布裁员2万人,随即,波音公司宣布裁员3万人,总计在一周之内,与航空业有关的裁员计划已多达10万人。让“空中小姐”们担忧的是,这可能还仅仅是个开始。
   深受其害的还有保险业、旅游业、零售业、IT业、娱乐性行业。惟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在灾难发生后的一段日子里减少了“恶习” 常年保持95%入住率的拉斯维加斯赌场饭店一半房间都空着。
  “突然之间,华盛顿的口袋敞开了”,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国会与政府花钱的数额和准备花钱的打算引起了国内一场不小的争议。400百亿美元的紧急开支计划与政府即将的“开销”相比,“这还只算是‘定金’”,因为民主党议员们已经不再对每年要花83亿美元的“星球大战”研究计划表示反对,对要耗费1000亿美元的导弹防御计划,他们也克制住了反对的声音。
   “用钱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美国人还保留着这个天真的幻想。
    迫于公众的压力,美国军方已经不能再等了。9月19日下午已经传出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带着11艘大大小小的战舰冲往了阿富汗。虽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都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9·11”的策划者究竟是谁?
    尽管,有人认为,美国急于摆出的攻击姿态只是为了刺激国内股市的反弹,因为当年的海湾战争股市止跌就是从出兵开始的,但从之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这种说法是一派胡言,因为就在这一周,道指指数创下了美国60年来最大的周跌幅,而美国的轰炸机、特种兵也的确将阿富汗“掘地三尺”。
    9月24日,新的一个星期一,纽约的股市似乎缓过了些气来,但一万亿美元的市值已经消失不见。远出乎已有心理准备的投资者意料之外的是,次日开盘后调查显示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跌幅创下了10年来的最大记录。而这一指数还将随着美国政府吵吵嚷嚷的反恐斗争时间的跨度、范围的大小表现出不确定性变化。
    2001年9月,美国经济告别了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