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清明雨如酥
——绍兴纪行之一
清明佳节,细雨如酥,走在古越绍兴的小巷,那种细腻的感觉不是言语可以表述的呢!
昨日午后一路奔驰10多个小时,从自称江北水乡的鲁南运河古城,入江苏过安徽复又江苏,从南京长江三桥过江抵达浙地,来在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古越绍兴。
绍兴是古时越国故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留下的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传统精髓。王羲之、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周恩来、竺可桢、马寅初等古今名人辈出于此,实乃地灵人杰之地。毛泽东主席在《七绝两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中称之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面向新世纪,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建设日新月异,绍兴成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此行绍兴,和三之书院院长、羲之后裔书法家王煥之先生一起应邀参加第二十九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暨六朝会稽王氏文化研讨会,算是典型的文化之旅吧。这些先入为主的文化积淀,加上一路的情感酝酿,一份殷切的憧憬在疲劳的夜梦里发酵成期待——天明,是活动报到的日子,上午的自由活动,就览古越风情!
天明了,走出“百草园”旅社,一阵爽气一阵风,丝丝细雨拂面,哦,清明时节雨纷纷,正应了千年不变的古韵。细雨中,信步走出古色有幽的小巷,遥望雨幕中塔山的古塔和古塔下的绿树奇石错落有致,在繁华的城区里人与自然如此亲密接触零距离,还有山麓顺势而建的公园文化广场,让我等的身心感觉与视觉都通泰爽利得无可言表。特别是几千平方几百个泊位的停车场,细雨将地面滋润得油黑闪亮,据说,这里原来都是居民住宅区,寸土寸金之地拆迁之后建成广场,那是一个大气魄更是一个大手笔呢。不过,文化广场的巨幅广告牌设置得好像有些过密了,想给高大的文化广场牌坊大门楼照上一个全景照,选了几个角度,都躲不开广告牌的遮挡。心想,要是能将门楼两侧的两块广告牌迁移几米,多好啊。
雨越下越密了。文化广场的门面里,选购了雨伞,王焕之先生却手执雨伞不撑开,一任雨丝将黑发梳理成绺成流。我说怎的呢?答曰这样的好雨,挡在身外,不觉得可惜吗?听之,慨然。收拢雨伞,直头仰面,哦呵,想起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感觉真的不一般,一任多情的江南小雨用如酥的纤手梳理着我的心绪,绵绵的,飘飘的,痒痒的,自在呢。
带着这一丝遗憾,我们穿越雨雾,朝着绍兴古今文化巅峰之风韵信步。
鲁迅故里,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旅游团队,就像奥运会的入场式一样,前面旗帜引领,后面依次跟随。夹杂其中,我等走马观花地浏览了那些豪宅深院以及其中的古色陈设,然后沉醉于百草园雨三味书屋、土谷祠、咸亨酒店、乌篷船等等那些深埋于骨子里的文学符号之中了。徜徉在鲁迅纪念馆,用目光和心灵重温着鲁迅忧国忧民的情结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践与成就,民族脊梁的浩然正气在我等的心海中掀起了波澜。举起相机,收藏了鲁迅凝重的神情,站在他的画像旁边,留下自我与文豪心灵对话的感应。带着这份丰厚的收藏重回雨中,回回头,双腿觉得好重。
“书圣故里”的牌坊高大。穿越门楼入小巷,来在故里,却被大雄宝殿的缭绕香烟迷惑了。大佛金灿灿,跪垫一排排,一个僧人正给一位香客看手相,说着求福避凶之类的谶语,虽然被那份虔诚给感染,心头一阵肃敬,却也觉得与书香文化有些不搭调。好在与有蔡元培广场在那里昭示着,还有湿润的石板小径在脚下铮铮着,“古巷深深,此处犹存书圣宅;春光淡淡,游人共沐礼和风”,“珈蓝名戒珠,右军当年舍别業;拱桥得题扇,耆老至今话躲婆”的书圣遗风,依旧浓浓地拥抱着我们,让我们感觉了今日文化与王羲之情韵的一脉相承。
行程匆匆的我们在雨中作着“承恩沾露”的吸吮,时光不知不觉中随着小雨落入了足下。陪着煥之先生去了蛏浦,看他将精心选购的花篮和精心拟写的挽带置放在祖碑顶端并躬身致敬的礼程,突然意识到今日清明,觉得今日的细雨不止是如酥之润,而是天公的别有情意呢。
(2009年4月4日夜于绍兴)
遥望雨幕中的塔山的古塔和古塔下的绿树奇石错落有致,在繁华的城区里人与自然如此亲密接触零距离,还有山麓顺势而建的公园文化广场,让我等的身心感觉与视觉都通泰爽利得无可言表。
特别是几千平方几百个泊位的停车场,细雨将地面滋润得油黑闪亮,据说,这里原来都是居民住宅区,寸土寸金之地拆迁之后建成广场,那是一个大气魄更是一个大手笔呢。
文化广场的巨幅广告牌设置得好像有些过密了,想给高大的文化广场牌坊大门楼照上一个全景照,选了几个角度,都躲不开广告牌的遮挡。心想,要是能将门楼两侧的两块广告牌迁移几米,多好啊。
“书圣故里”的牌坊高大。穿越门楼入小巷,有湿润的石板小径在脚下铮铮。
徜徉在鲁迅纪念馆,用目光和心灵重温着鲁迅忧国忧民的情结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践与成就,民族脊梁的浩然正气在我等的心海中掀起了波澜。举起相机,收藏了鲁迅凝重的神情,站在他的画像旁边,留下自我与文豪心灵对话的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