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误区
陈绪国
所谓殡葬改革,是指以文明、经济、健康向上、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为出发点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丧葬制度改革,包括管理体制改革、市场与价格机制改革、丧葬形式改革等三大内容。
殡葬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钧。如果工程不配套,或者为改革而改革,或者为了垄断集团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就会令改革走向误区,产生反作用。
一大误区:三大改革缺其二
谈起殡葬改革,说来话长。早在民国初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当局就针对传统的丧葬风俗中各种迷信陋俗及大量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流弊,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节俭丧事,消除迷信。
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发文件规定殡葬改革。1956年4月,中央内务部提出了《关于殡葬改革的意见》;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转了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该简办丧事,带头火葬的报告》;1992年7月,民政部制定了《全国土葬改革工作“八五”计划和今后直年规划》;199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纵观这些文件的内容,都是围绕“改革土葬,提倡火葬”这八个字来作文章。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情有可原,而在商品经济时期则显得十分笨拙。
在计划经济时期,火葬几乎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都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城乡居民病得起、死得起也化得起、葬得起。而商品经济时期,各个殡仪馆竞相追逐利益最大化,以一已之利损害了广大消费者。
民国时期殡葬改革的失败,除了移风易俗困难以外,改革措施不配套也是其主要原因。因为民国时期是商品经济体制,资本家垄断了殡葬市场,加上当局政治腐败,致使改革收效甚微。
同样道理,改开及商品经济以后,忽视丧葬的福利社会主义,忽视管理体制改革、市场与价格机制改革的配套作用,三大改革缺其二,必然会拉改革的后腿。
二大误区:单纯追求火化率
火化,是火葬的必要措施,但火化不等于一定火葬。火葬,不只是将往生者“葬身火海”而已,这只是狭义上的火葬。而殡改的火葬,是指火葬以后同样要免除土葬、棺葬,这是广义上的火葬。火化率的成效,取决于广义上火葬率的成效。
而官方的统计,其火葬率,可能是指狭义上的火化率。这可能是殡改工作难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如果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单纯追求火化率,其负作用只是信息失真,或让执行政策打了折扣。而事业单位片面追求火化率,则另有企图,则借改革之名,行暴利之实。
“火化不是火葬。”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公墓委员会主任王计生说,老一辈革命家提倡火葬不保留遗体、不建坟墓,但是如今火化之后往往还要建坟墓安葬骨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制度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初衷没有实现,反而在死者被埋葬前又增加了一道程序。”
三大误区:殡葬行业演变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前三名
早期的殡葬行业,是纯粹的福利型、微利型行业。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以后,在不到几年时间内,徒然跻身全国十大暴利行业。
2003年:暴利行业排行榜第三
如《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大盘点》一文中,指出房地产、中小学教育和殡葬行业为暴利行业“大三元”。(南方网2004年3月18日引自《新快报》,作者魏雅华)
2004年:暴利行业排行榜第三
《2004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是中国暴利行业的一份黑名单。(网站未署名)
一. 房地产业
暴利率****
暴利绝对值*****
垄断程度***
公众评价恶誉度*****
二. 高速公路业
暴利率*****
暴利绝对值*****
垄断程度****
公众评价恶誉度****
三. 殡葬业
暴利率*****
暴利绝对值****
垄断程度****
公众评价恶誉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死亡人口每年大约有820万人。按照低标准丧葬费用计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丧葬费,那么,可以估算出殡葬行业每年的市场是164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2005年:暴利行业排行榜第二名(前一名医药业)
(载新华网2006年2月9日:《中国投资:200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
在2005年产业发展轨迹中,医药业、殡葬业、眼镜业、美容、宠物、房地产、图书、培训、电信分别进入了十大暴利产业的筛选视线。 【殡葬业】 骨灰盒利润达1000% 以骨灰盒为例,一个普通的骨灰盒,价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2万元不等,样式繁多。而实际上,一个低档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几十元,骨灰盒的利润能够达到1000%~2000%。 以天津殡仪馆火化费用为例,按每次火化费用680元、每年火化1500次计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万元。一台日本进口的最先进的火化设备,价格在80万元左右,包括占地、安装等费用,引进安装一台高级火化炉大概需要100万元。资金回收率是非常高的。 |
2006年:暴利行业排行榜第七名(前1——6名:房地产、医药业、教育、金融业、电力业、烟草业)
(载lan cy的法律驿站:年终盘点:2006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
七.殡葬业
暴利率★★★★★
暴利绝对值★★★★
垄断程度★★★★
公众评价恶誉度★★★★★
殡葬业是老牌的暴利行业了,不过这个老牌暴利行业的《老兵新传》,又衍生出了2006版。
2006年9月,中国许多媒体都纷纷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谁逼得百姓死无葬身之地?》。该新闻中说:
在湖北省荆门市,由于一家民营企业华达公司通过民政局,买断了当地惟一的公墓和殡仪馆20年经营权,导致当地殡葬价格一路飙升。墓穴价格从几年前的1 500元,涨到现在的最低7800元,部分墓穴价格甚至被炒高到11万元。
2008年:殡葬行业重回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第三名
东方早报与搜狐社区联合举行的2008年“315暴利行业揭秘大调查”显示,近4000位网友投票,从26个候选行业中选出2008年的十大暴利行业,依次为房地产、眼镜、殡葬、通讯、药品、高速公路、化妆品、教育、婚纱摄影、网络游戏,房地产业位居十大暴利行业之首。
......
殡葬:黑色垄断票数:11%
殡葬业的垄断经营,封建丧葬观念作祟,助长了这个行业漫天要价的习惯。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每年的殡葬消费达上百亿元。
据调查,办一件丧事所需费用令人咋舌,包括火化费、整容费、遗体接运费、租用告别大厅费、租用花圈费等等,成本几十元的寿衣、骨灰盒动辄要价上千元。购买墓地或灵塔的费用就更昂贵了,好的地段高达数万元。(载墨涵论坛)
殡葬行业,从2003年至2008年基本上是位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前3名。说明了这个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病得不轻。广州日报2009年4月4日更是登载了一个爆炸性新闻:深圳市关内的一个公共墓园——西丽报恩福地,共推出7套“阴宅楼王”,每套要价220万元,占地面积78平方米。占地24平方米的,每套卖78万元。在深圳,经济适用墓只需要9800元。(广州日报2009-4-4A10《“阴宅楼王”叫价200万》)
民间的顺口溜有:“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治个感冒两千几;活不起,一年辛劳四千几;死不起,火化一个一万几;葬不起,墓地几万一平米。”将生病、死亡、火化、丧葬也加入歌谣之中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反正是政府办的事业单位,赚得再多,也不会进个人腰包。这种说法,如果是三十年前那个计划经济时期,相信这个论点还凑合。但是,在邓小平路线之下就很难讲了。
以广州市银河园殡仪馆为例。这座国家垄断型单位,十多年前,殡葬工的年薪不超过3万元。而在2007年有网友爆料称,有殡葬工年薪超过18万元。当有记者询问时,该单位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了有这么一回事。并说,还有超过18万元的呢。
应当指出,这个行业在十年内养成了暴利和高薪联合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但是,在多数网友质疑的同时,也有人为高薪的人辩护。说如何的辛苦,如何的低头做人等等。其实,在十年前,他说的这种情况那个时候也有啦,那个时候的设备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体力劳动的强度和受污染的程度比现在大许多呢。
殡葬行业冰火两重天,彻底翻身,成为中国各地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也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8月,在广州市破天荒地出现一件十分蹊跷事:广州市殡葬中心招聘四天,23个名额引来近170名大学生来咨询,有102人报名拿到准考证。其中,有10多个硕士前去报名,只有3个拿到准考证。同样的怪事也生在北京发生过:北京市殡葬系统2006年3月份招收5至6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收到了来自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500多份应聘简历,比例高达100:1。(大洋网2007-4-2大洋直击:殡葬员工详述骇人细节网友称年薪18万合理)
以上引用那么多资料,就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可不论,殡葬改革是应当的。但是,殡葬改革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一个误区:这个行业,由改革40多年来长期的微利,在几年内变为暴利,成为整个社会最令人羡慕的行业;员工由改革40多年来的中低薪阶层,几年内暴富为高薪阶层,成为整个社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种暴利和暴富,是在损害千千万万个伤心人的基础上获得的,是为富不仁。
殡葬改革,从1956年至今,已经53年的历史了,其中经过了许多曲折。但曲折最大的是最近几年。改革确实是到了深水区,但却是到了误区,总共有以上三大误区。尤其是第三大误区,对于老百姓心理上、经济上都造成很大损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反思与修正,可能会引发更大程度上的矛盾,抵消改革的效果。
字数: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