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茅山·会稽·会计——绍兴纪行四


禹王·茅山·会稽·会计

 

——绍兴纪行四

 

去兰亭崇圣流觞,来回途中都能远瞻会稽山。山下的路口,有一尊巨石,上面有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朱关田手书“会稽山”三个狂放行草大字格外引人注目,目光越过巨石,遥看山巅,便是巨大的禹王雕像傲然屹立苍穹之间,好像在对我等炎黄子孙之过往给予倾情迎送,让我等心潮备感温暖。

 

去兰亭时,是先遥见山巅的雕像,后近观“会稽山”勒石,问及司机,告诉我雕像是大禹,每五年举行一次公祭,如今公祭大禹已成国祭大典了。返程的时候,“会稽山”勒石在身右倏然闪过,心头跟着倏然一颤,赶紧示意司机停车。下车瞻仰,用相机和心灵聚焦勒石以及远处山巅禹王的英姿,夕阳余辉下,石头灿烂,书体灿然,禹王也在影影绰绰中倍显伟岸。上得车来,说道自我的瞬间感受,同车的朋友都对禹王特别尊崇。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种忠民之事,殚精竭虑,百折不挠,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敬民、养民、护民、教民”的民本思想。大禹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002年,香港惊现一具3000年历史的国宝级青铜器,上刻铭文经专家考证是记载大禹的“德治政论”,核心内容就是“有德于民”,即是为老百姓做实事。如今,公祭大禹已经升格为国祭,其一因素就是弘扬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只有为民办实事,才能体现执政者的价值。

 

论到这里,打开手提电脑记下刚才的感觉。输入“会稽”的时候,出现在屏幕上的竟然是“会计”一词。瞬间有了联想:此“会稽”与“会计”之间可否有瓜葛牵连?一搜,竟然有了印证: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越绝书·记地传》载:“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另据《吴越春秋》记载:“禹巡天下归,还越会稽,修国之道,以会计名山。”又曰:“禹巡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徇众,示天下悉以臣属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更名茅山曰会稽。”上述史料虽版本不同,但基本说明了会稽与会计之间的渊源。依据此典,南怀瑾大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中说:“全世界的会计,就是大禹开始的……一点也没有错,大会计就是这样来的!”噫嘻,收获啊,一次偶然的追溯,补充了我的知识库存,记起了那句经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原来行路与读书之间真的有着密切的关联,欣之幸之,当记之行之。

 

于是,将《禹王·茅山·会稽·会计》琐记于此,作为《绍兴纪行》系列博文的收篇,献给博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