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兰芳》体悟A股投资境界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昆曲《牡丹亭》中的这段唱词,读来不过数秒。京剧大师唱来,却可足足唱满三分钟。慢吗?不慢。京剧是磨平时间的永叹调,速度对它来说,是手中拿捏的玩物,是技艺与天分的艺术。京剧中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无一不精致到骨子里。西洋人称京剧为Beijing Opera。与之相比西方歌剧每每唱到高潮部分必有宏大的和声和乐团来烘托气氛。而京剧之美首先就体现在旋律之美,一个人一把琴,轻吟漫叹,百转千回,台上的一个眼神游动、一个脚步轻笼,人生的悲苦喜乐就均在其中了。

  

  “不疯魔,不成活。”《霸王别姬》里的一句话成就了陈凯歌眼中的京剧,无论是程蝶衣还是梅兰芳,都是超脱于常理之外,执迷于方寸之间。《梅兰芳》或是另一个高手的自白书,绝代高手的成就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迭荡起伏的戏,真戏在人间。

  

  梅兰芳的戏是他的纸枷锁,没有了雕琢包装后的晶莹,只有对京戏直白的渴望,也将透着光芒。就是这份渴望,让梅兰芳成名,成功,成为大师。《史记。货殖列传》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戏是梅兰芳的利、是梅兰芳的艺术。而股票是股民的利,也是投资者的艺术,更需用心经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股道亦是如此,股林杀机重重,没了作学问时的轻灵飘逸,多的是纵横千里的气势。

  

  股市最高原则——“低买高卖”,是最浅显的东西,但也是世上最难的生意经。开始时一片茫然,莫名其妙的赚钱,莫名其妙的赔钱。尽管学过经济、金融、证券,对股票也有一知半解,但还是碰的头破血流。为什么往往赚小钱,赔大钱?为什么熊市割肉,牛市踏空?希望、贪婪、恐惧、悔恨、懊恼一直陪伴着,身心疲惫不堪。

  

  股市缘何如此魅惑?一时看不到行情就坐立不安,一看见红红绿绿的行情显示屏就七窍舒畅、精神百倍。追涨杀跌,刀口舔血是常有的事。成功与失败要不断思索原因,不断总结检讨自己,愈挫愈勇。精心拜读大师们的杰作,江恩、林奇、巴菲特、索罗斯等等;网上搜集各种各样信息理论;倒背股市谚语,学习研读专家、机构评论;那份执着和忘我,也许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怎样才能如行云流水般在股海中游泳?炒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在我的理解可以分拆为三个步骤:

  其一是“入戏”:伟大的京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国粹,主要原因是同样的演出,一年当中需要登台上百场,而在这上百场当中很可能是同样的观众、同样的道具、同样的台词。为什么有的地方人们就会轰然叫好?为什么有的段子就会被扔酒瓶?这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心思的区别。在京剧领域,戏迷们对戏角的挑剔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在投资领域呢?同样的舞台、同样的盘势、同样的K线、同样的代码,数十年如一日,涨涨跌跌、浮沉起落,不变的是岁月而不断变化的却是投资人的帐户……,如何你才能获得彩头?如何你才能被自己叫好?如何你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很多投资者一辈子都无法入戏,十余年过去了仍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菜鸟,戏是你自己的,需要你自己去领悟!

  

  其二是“敬戏”:并不是每一个戏角都能够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虽然如燕十三身为一代京剧偶象也最终被后起之秀所战败,但是燕十三和梅兰芳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敬戏如父母!他们喜欢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为此受尽迫害、历经沧桑,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内心深处对戏角的朝圣般敬仰!面对日本鬼子的百般威胁,梅兰芳只说了一句:“您愿意看到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这就是戏骨、傲骨!在投资领域也同样如此,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敬重自己的每一个投资决策、不能够尊敬自己选中的股票,不能够以朝圣般的敬仰来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股市表演,那么这个人运气再好也最终有用完的时候!人生如戏,而股市有如人生,您愿意看到一个“弄脏了的您自己吗”?

  

  其三是“出戏”:梅兰芳在日本鬼子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二话没说,不管孙红雷怎么个劝说和诱惑,绝对不会再登台演出,甚至是宁愿用风寒针自残,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表演去为取悦日本人!艺术是无国界的,但人格却是有国界的。在股市呢?我们讲的A股只能做多才能赚钱,只有在多头市场人的投资天赋才能最大限度得以发挥。在中国有很多投资者无论什么样的市场,他都会坚持去每天冲杀表扬,其实,如果你真正对大盘了然于胸,类似巴菲特三年不买股票又有何妨?类似李嘉诚取消全球范围内所有投资又有何妨?出戏并不是怯懦,恰恰相反,是戏中气节和灵魂的一种升华。